•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为什么没有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17 05:00:40 浏览量(来源:小柏

    [摘要]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为什么没有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秦国的蒙恬是非常厉害的将军,曾经率领秦军打败匈奴,把匈奴人驱逐出去,他还追击匈奴人,一追就是700...

    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为什么没有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秦国的蒙恬是非常厉害的将军,曾经率领秦军打败匈奴,把匈奴人驱逐出去,他还追击匈奴人,一追就是700里。

    可以说蒙恬就是秦军的一员虎将。

    但是,有的人觉得蒙恬很胆小,不敢反抗赵高的命令,事实上,简单地说蒙恬兄弟“束手就擒”是很愚蠢的,其实这种说法就是没有设身处地的进入历史。


    秦始皇死后,蒙恬和蒙毅不知道这个事实,因为秦始皇是突然去世,除了赵高等少数随从知道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天大的消息。

    对扶苏和蒙恬等人来说,秦始皇还活着,这个就是蒙恬等人束手就擒的原因!

    古代大人物去世,身边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狐假虎威,都会搞“秘不发丧”那一套,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让外界不知道事情真相,从而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利益损失。

    秦始皇生病也罢!

    秦始皇驾崩也罢!

    在遥远地方的扶苏都不知道。

    一个不到50岁的皇帝,整天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也没有人想到这个皇帝会这么快就死了!

    扶苏可能做梦都不相信秦始皇会英年早逝,所以他一点都不怀疑“假诏书”的真实性,他看了诏书,又有皇帝的玉玺印。

    一切都那么真实可信。


    所以,他死的时候都没有明白自己是被骗了,可以说是百分百相信了赵高、李斯等人的鬼话连篇。

    蒙恬和蒙毅不敢造反,特别是在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的情况下。

    就算他们知道秦始皇死了,他们也不能掌握所有的军队,起码秦始皇的禁卫军就不是吃素的

    况且,蒙恬的家人还在咸阳,造反没有胜算,还会害了全家老小的性命。

    再说了,秦始皇武将如云,蒙恬家族仅仅是众多开国功臣的一个,他们造反不容易成功。

    蒙恬和蒙毅有没有支持扶苏,这个在扶苏死后,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扶苏不死,如果扶苏早知道秦始皇的病情和死讯,那么他一定会举兵杀了赵高和李斯。

    想当年,秦朝还是没有“特务机关”。


    秦始皇没有派人监视大臣,大臣们也没有派“特务”监视皇帝,所以扶苏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就是只能看到经过赵高和李斯过滤了的信息。

    以至于扶苏不知道朝廷的真相,赵高和李斯才能徇私舞弊,才能用跟真诏书一模一样的“假诏书”欺骗扶苏。

    而作为扶苏的亲密大将,蒙恬和蒙毅在扶苏自杀后,也就没有了盼头。

    他们两人可能原本就与赵高和李斯有矛盾,在禁卫军的包围和逼迫下,所以只能“束手就擒”了。

    秦始皇死后,蒙毅、蒙恬为什么没有支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首先纠正一个问题中的错误,当时的情况是蒙恬手握重兵,而蒙毅是个文官,怎么可能手握重兵呢?

    蒙恬、蒙毅两人是兄弟关系,其中蒙毅为弟弟,蒙恬为哥哥。蒙毅在朝内辅佐秦始皇执政,官拜上卿,而且秦始皇极其赏识蒙毅的才能,也极其相信蒙氏一族的忠心,因此对于蒙毅出则同车,入则同坐,蒙毅可谓是秦始皇的心腹之臣。

    而蒙恬则被秦始皇派到北方边境去抗击匈奴,修建长城。当时驻守长城的秦军是三十万,都归蒙恬掌管。监军是公子扶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中提到的太子扶苏的称谓也是不准确的,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没有立太子,不存在太子扶苏这样的称谓。秦始皇的儿子们都称为公子某某。

    那么,既然蒙毅在朝内时刻陪伴着秦始皇,蒙恬在边疆手握重兵,他们两个为什么不扶持公子扶苏,反而最后坐而等死呢?这其实跟当初的情况有关,也算是走了背运吧,最后连个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分析。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主要巡视了吴地(今浙江会稽一带)的山川地形,然后取道海上,经山东琅邪北上,途中生病。这时秦始皇派蒙毅返回会稽,干什么呢?祈祷山川,保佑秦始皇早日身体康复。什么叫走背运,这就叫典型的走背运。

    蒙毅一走,秦始皇的车队没走几天,秦始皇就病逝在沙丘。这时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人是20岁的胡亥,胡亥本来是跟着秦始皇旅游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当皇帝。

    然后就是太监赵高,也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小时候就跟着赵高学习律法,你们不要以为赵高是个太监就认为他文化水平低,其实赵高是个政治智慧相当高超的人。

    秦始皇一死,赵高就开始游说丞相李斯,说如果秦始皇病逝在外的消息被其他皇子知道了,肯定要引起皇子们集体争夺皇位,这样的话,秦国就会大乱。不如就地立胡亥为太子,早定国事。李斯被形式所逼,于是和赵高穿了一条裤子,开始谋权篡政,扶植20岁、从来都没有过一丝执政经验的嬴政第十八子胡亥登上皇位。

    对于胡亥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了大馅饼,自己运气太好了。按理说嬴政死后扶苏是第一个即位的人选,公子高是第二个人选,公子将闾是第三个人选,怎么轮都轮不到自己,现在倒好,嬴政病逝在外,自己终于有机会了,于是胡亥也积极参与了此事。

    于是赵高出谋,李斯执笔,胡亥参与,三人开始伪造秦始皇的诏书。秦始皇其实病逝之前已经写好了一封信给扶苏,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返回咸阳主持丧礼并登基,但是这封信没有发出去,暂时放到了赵高的手里。于是诏书经过篡改,扶苏成了不忠不孝的儿子,蒙恬也成了不忠之臣,两人被勒令自尽,诏书是这样写的: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赐死的罪名是,一、屯边无功,二、诽谤皇帝,三、不孝。蒙恬赐死的罪名是不匡正扶苏的过失,不忠。这样的理由充分吗?不充分。但是至于赐死吗?有待辩解。

    扶苏对于诏书的反应是立即自杀,不待反抗。而蒙恬则比较冷静,拦住扶苏,给他分析形势: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这时前去宣读诏书的使者数次催促,扶苏留下一句: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便自杀了,而蒙恬没有自杀,被使者带了回去。蒙恬被带走后,关在了阳周。边疆的30万士兵就归了王离指挥,胡亥派赵高的舍人接替扶苏的位置,做了监军。

    再说蒙毅,蒙毅回来后就被赵高陷害,赵高说蒙毅曾经有过阻止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的行为(秦始皇从来没有过立胡亥为太子的念头),胡亥于是下令逮捕蒙毅,将蒙毅囚禁于代郡。

    蒙毅和蒙恬两人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想要向胡亥当面辩解,但是胡亥根本就没有给两人机会,胡亥给蒙毅的建议是赐其死罪,但是不夷三族,这其实是一个策略:

    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胡亥的意思很明显,蒙毅身死可以换取蒙氏其他家族成员的存活,蒙毅据理力争,使者不听,杀害了蒙毅。蒙毅死后使者就去杀蒙恬,蒙恬基本没怎么辩解就吞药自杀了。

    因此,从整件事情看来,蒙恬手握重兵,但是没有机会反抗。当时使者手持诏书,要求蒙恬即刻解除兵权交给王离,因此此时的蒙恬已经没有了军权,这是其一。

    第二个原因是蒙恬的上级长官是扶苏,扶苏都自杀了,蒙恬没有了依靠,而蒙恬作为一个将军,是不允许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咸阳的。 不待君召,擅入宫殿者,即是犯上作乱。蒙恬成为了一个无兵,无依靠的将军,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而蒙毅则更没有机会,如果当初他守在秦始皇身边,估计就不会有沙丘之变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蒙毅作为一个文官,胡亥随便一个旨意就可以杀了他。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蒙恬虽然手握重兵,但是胡亥宣来的诏书中载明:将军权交给王离指挥。这等于剥夺了蒙恬的军权。再加上扶苏不听蒙恬的劝阻,立即就自杀了,造成蒙恬孤身一人,无依无靠,所以只能被人带走囚禁。而蒙毅自始至终都是没有一丝机会的,因为他错过了嬴政驾崩的绝佳时机,又能怪谁呢?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