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09 12:00:41 浏览量(来源:小花

    [摘要]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1398年,70岁的朱元璋已经病入膏肓,他虚弱无力,躺在龙床上。这时有1小女孩跑了过来,伏在床边,用一...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1398年,70岁的朱元璋已经病入膏肓,他虚弱无力,躺在龙床上。这时有1小女孩跑了过来,伏在床边,用一双纯净乌黑的眸子,看着憔悴的朱元璋,用稚嫩的声音问:“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吃力地抬起手,爱怜地摸了摸她的头,说:“父皇病了,要走了,你以后再也见不到父皇了。”


    小女孩的母亲—张美人在一旁,紧张地出了一身冷汗,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她无法预料自己的女儿宝庆公主会说出什么话来,一旦说不好,就会是欺君之罪,惹来杀身之祸。


    就在这时,大滴大滴的泪珠从女孩的脸上滚落,她的童声带着哭腔说:“父皇不要走,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您睡一觉就好了,就能陪我玩了。”



    小女儿的一席话,就像一缕春风拂过,垂死的朱元璋,心里荡起了久违的柔情。或许,他想起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童年,他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一转头,看见了身边的张美人,禁不住回忆起,他晚年之际,张美人才入宫,因为姿色平庸,所以没有得到多少宠幸。


    1395年,朱元璋已经68岁了,张美人却又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眼前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孩,老年的朱元璋,视她为心肝宝贝,册封为宝庆公主,平时下了朝,就时常来到张美人的宫中探望,宝庆公主和他的感情颇深。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看了看身边楚楚可怜的翁妃,她刚满21岁,肤白貌美,青春可人,是自己最喜欢的妃子,他心里暗暗感叹,要是翁妃能永远陪着自己就好了。


    就在这时,他缓缓地问翁妃:“爱妃,你愿意永远陪伴我吗?”


    一边的翁妃不知何意,她战战兢兢地回答:“陛下,臣妾愿意。”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他摸了摸宝庆公主的头,颁发了一道惊人的圣旨:赐死所有嫔妃,入皇陵殉葬,但是张美人除外,因为她还要照顾宝庆公主,陪她一起长大。


    不久,朱元璋驾崩,皇宫里一片哭声。年轻貌美的翁妃,哭得死去活来!


    这片哭声里,除了朱元璋的孝子贤孙,和满朝文武,各怀心思,痛哭流涕外,皇宫里弥漫的,更多的是那些妃嫔们,她们绝望的,撕心裂肺的哭声 ,但是,她们不是为朱元璋哭,她们哭的是自己,因为,她们马上就要上路了。


    她们就是朝天女。朝天女这个词,在后宫里是一个让人为之胆寒的字眼,让人闻之色变,惊恐万分,可是又无可奈何。


    很快,根据朱元璋的遗诏,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下达了殉葬令:朱元璋生前的嫔妃中,除了张美人之外,其余46位全部陪葬。


    接下来,宫里摆好了丰盛的宴席,这是最后的晚餐了。妃嫔们一个个被盛装打扮,机械地走到桌旁。即使面对着饕餮盛宴,美酒佳肴,可是,又有谁能吃得下呢?



    只听到一片惨烈的哭声,在大殿之中回荡,让人心碎。


    接着,她们被带到一个屋子里,每个人都站在一个木床上,她们嘤嘤地哭着,把头伸进已经拴好的绳索扣中,旁边的太监随即把木床撤走。


    很快,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香消玉殒。


    后来,在朱元璋的明孝陵中,考古学家确实发现了大量的女性的骨头,但关于这些殉葬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方式死的,在考古界还是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这些“朝天女”就是上吊自杀的。因为在古人看来,比起其他方式,悬绫自尽是最为“吉利”的死法,没有见血,留了全尸,死后才可以更好地伺候先皇。


    还有另外一种更残忍的看法,殉葬者们是被灌水银而死。因为古时候人们相信,水银有让尸体永不腐朽的作用。


    太监们先让嫔妃宫女喝下药水,很快她们陷入昏迷。接着,把她们的头顶打开,把水银注入她们的身体,最后再缝好头顶。就这样,可怜的殉葬者们,永远地沉睡了。


    这些妃嫔们就是“朝天女”。



    朝天女死后,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也为了安抚家人,于是对殉葬者的父兄授予官职,并且子孙可以世袭,这就是叫做“朝天女户”。


    这项制度,虽然待遇优厚,死者家属更是加官晋爵,世袭罔替,可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生生扼杀,青春和生命转眼消逝,实在是太残忍太恐怖了。


    就这样,灭绝人性的人殉制度,从朱元璋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


    最终是朱祁镇终结了“朝天女”时代。


    朱祁镇在临终之际,曾留下遗嘱:“用人殉葬,我不忍心,从我这里开始,以后废除这项制度,再不要用人殉了。”


    朱元璋的这个后代,之所以做出了如此英明的决定,有两个方面的特殊原因。


    一方面,朱祁镇历经磨难,他曾遭土木之变,又被自己的弟弟景帝软禁多年,这些经历,使得他比起那些顺风顺水的皇帝,内心更柔软,更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另一个方面,朱祁镇有一位皇后叫钱皇后,他俩感情深厚,因为钱皇后在他经历磨难之时,曾经整夜为他哭泣,还哭瞎了眼睛。


    在朱祁镇被软禁的艰难日子里,是钱皇后陪伴他左右,不离不弃。可是唯一的缺点是,钱皇后没生下儿子,因此在宫斗之中毫无竞争力可言。


    朱祁镇心疼担心钱皇后,因此在他临终前,特意留下遗诏,不要妃嫔殉葬。


    并特意交代“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他是怕自己死后,有人居心叵测,趁机逼迫钱皇后自杀殉葬。所以他就选择结束人殉制度,这样一来,不但顺应了民心,更保护了自己的女人。


    不得不说,朱祁镇真的很体贴,很暖心,考虑得很细致,即使自己死后,也要护钱皇后一世的周全。


    但是,无论如何,废除这项制度,顺应天理顺应人心,受到百姓万民的拥护欢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一众王公大臣,更是感动到涕泪横流!


    后世的史学家们,对明英宗的这个举动,也是褒奖有加,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举动。


    至此,中国历史上已经灭亡,却又死灰复燃的殉葬制度,终于彻底落幕。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其实,这是明朝最让人不齿的污点,也是一项非常残忍的荣誉,虽然“朝天女户”世袭官职,享尽荣华富贵,但这都是用其家族年轻女性生命换来的,里面充斥了血腥与残忍。

    而建立这种“朝天女”制度的,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公元1398年,70岁的朱元璋病重,尽管太医全力救治,群臣也高呼“万岁”,但朱元璋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可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自己还没享受够,朱元璋非常不甘心,再加上自小过惯了穷日子,朱元璋也害怕自己死后,失去眼前的荣华富贵。

    这时候,朱元璋突然看到在身边伺候自己的翁妃,翁妃年轻貌美,刚刚21岁,是自己最中意的妃子,朱元璋感叹,如果翁妃能永远伺候自己就好了。

    可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已经油尽灯枯,而且还比翁妃年长近50岁,这明显是无法实现的愿望。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

    于是,朱元璋就问了翁妃一句:“能久侍朕乎?”翁妃听后心中一惊,连忙表示愿意永远侍奉朱元璋,并且还表示这是自己莫大的荣耀。

    其实,翁妃和朱元璋根本就没在一个频道上,翁妃以为朱元璋问这句话,是一个将死的老人随口感叹一句,而翁妃如果回答不愿意,那不就相当于说朱元璋要死了吗?

    翁妃知道,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永远,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所以她自然拣好听的话说,向朱元璋表起了忠心。

    不过,朱元璋问这句话的意思,却没有那么简单,他知道翁妃的回答一定是愿意,因为翁妃根本不敢说不愿意。

    而朱元璋就等着翁妃说这句话呢,随后朱元璋就顺着翁妃的话说,既然你愿意永远服侍我,那等我死后你就给我殉葬吧!这样我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朱元璋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翁妃听后心里拔凉拔凉的,但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朱元璋,更不敢申辩什么,只能在忐忑与惊惧中,继续小心翼翼的伺候朱元璋。

    可以说,直到此时的翁妃,依旧心存侥幸,如果朱元璋只是随口说说呢?身为后宫嫔妃,翁妃自然知道,自秦汉以后几乎没有活人殉葬的情况发生了,朱元璋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事实证明,朱元璋真的敢。很快,朱元璋就下旨恢复了自秦汉以来就废除了的殉葬制度,并且专门点名要求了,曾给自己侍过寝的40多名嫔妃,在自己死后一同陪葬明孝陵。

    在这40多名嫔妃名单中,自然有第一个就被朱元璋选中的翁妃,翁妃等人听后瞬间吓得昏死过去,很明显朱元璋没跟她们开玩笑,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但翁妃等人根本不敢哭出来,也不敢表露出任何不快,因为如果让朱元璋察觉出异样,或许没等朱元璋死,她们就得先死了。

    此时的翁妃等人,只能不断祈祷朱元璋多活一段时间,这样也相当于给她们续命了,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翁妃等人终于绷不住了,她们的哭声震天动地,没有丝毫装假和做作的成分,因为她们是真的伤心与绝望,她们是在为自己而哭。

    很快,这些即将为朱元璋陪葬嫔妃的死期就到了,那一天天没亮,翁妃等嫔妃就被宫女太监叫了起来,随后就帮她们沐浴更衣,毕竟是要为先皇殉葬的人,得干干净净的走,没人敢马虎。

    而在此之前,翁妃等嫔妃已经把能想的招都想了,该求的人也都求过了,但没有丝毫自用,毕竟这是朱元璋生前的旨意,作为之前的皇太孙,也是现任皇帝,朱允炆不可能违抗朱元璋。

    翁妃等嫔妃吃了一顿毫无胃口的“断头饭”后,就被宫女太监带入一个偏殿之中,里面摆好了40多个小凳子,每个小凳子上面对应一个用于自尽的白绫。

    所有准备殉葬的嫔妃,不管是已经吓傻了的,还是试图逃跑的,都被太监驾着站在了小凳子上,等把白绫套到嫔妃头上后,太监就把嫔妃脚下的小凳子踹倒。

    这些嫔妃挣扎了一会儿,也就没了气息,随后宫女和太监就按照这些嫔妃生前的品级,装殓到不同的棺椁中,最终等到朱元璋出殡时,一起跟朱元璋封入地宫之中。

    虽然,这些嫔妃大多都是被迫自尽的,但明朝官方则宣称她们是自愿追随先皇而去,而且为了“表彰”她们的“壮举”,朝廷还会对其进行特别奖励。

    朝廷除了在给这些嫔妃火速提拔,提高位份的同时,也会让她们的家人世袭官职,永享皇恩,在《明史·后妃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很显然,“朝天女”和“朝天女户”是明朝时期出现的特有词汇,所谓“朝天女”就是在皇帝死后,为皇帝殉葬的女子,而“朝天女户”则是为皇帝殉葬女子的家属。

    原本,活人殉葬制度,自秦汉以来就已经消失了,可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却又让这项制度死灰复燃了,后来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彻底把这项残忍的制度废除。

    由于给皇帝殉葬的“朝天女”大多数都是没有生育过子女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给皇帝生下一儿半女就安全了,但实际上在明朝时期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从明朝朱元璋开始,安排嫔妃殉葬,并不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考量,而是朱元璋等明朝皇帝为了一己私欲,想让人永远服侍自己才制定的规矩,这与汉武帝“立子杀母”是有本质区别的。

    比如,在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后,他的宠妃恭肃贵妃郭氏虽然曾生下3个皇子,可依旧成了“朝天女”,不得不为朱高炽殉葬。

    纵观明朝历史,绝对不需要殉葬的后宫女人是皇后,而且皇后不但不需要殉葬,还很可能参与安排哪些嫔妃当“朝天女”,也就是说皇后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嫔妃们的生杀大权。

    综上所述,“朝天女”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好听,但根本没有人愿意当“朝天女”,毕竟谁都不想死,而且“朝天女户”虽然名义上是世袭官职,但真正能世袭下去的又有几个?

    在封建社会,君主一个不高兴就可以剥夺了权臣的性命,甚至连“免死金牌”都不好使,更何况“朝天女户”的官职并不大,也没什么影响力。

    据记载,“朝天女户”获得的官职并不高,在“朝天女”死后,她的父亲或者兄长会获赐锦衣卫百户、千户,对应着正六品、正五品,并且后人可以世袭。

    初看起来,后人相当于有了“铁饭碗”,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在封建社会哪有什么“铁饭碗”,别说“铁饭碗”就连“金饭碗”都随时可能被砸了,总体来看这种世袭一般不超过三代就会被剥夺。

    所以说,在明朝时期,人们一听到“朝天女”就非常害怕,因为这其中代表着血腥与残忍,这也是朱元璋被后人诟病的地方之一。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朱元璋设立“朝天女”制度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