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胃寒的人上火如何降火(胃寒的人上火了吃什么下火药好?)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05 20:00:12 浏览量(来源:小马

    [摘要]老人上热下寒,还总爱上火,吃去火药胃更不舒服,怎么调理? 上热上热表现为口腔溃疡,眼干眼涩,口干口渴,面部潮红,痤疮,牙龈、咽喉肿痛,鼻腔出血,咳血,烦躁等。下...

    老人上热下寒,还总爱上火,吃去火药胃更不舒服,怎么调理?

    上热

    上热表现为口腔溃疡,眼干眼涩,口干口渴,面部潮红,痤疮,牙龈、咽喉肿痛,鼻腔出血,咳血,烦躁等。

    下寒

    下寒表现为腹中冷痛,遇温则好转,腹泻,手足冰冷,饮食不佳,下部畏风畏冷,遇冷则下部不适更加严重。

    上寒下热

    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描述上寒下热这种复杂表现的呢?在《伤寒论》中记载:“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患者口渴严重,心中烦躁,如同火烧,总觉得一股气向上冲,这股气就是热气,热气在人的上焦。如果只有单纯的热象,人体代谢加速,会饿的非常快,同时吃的又比较多,但是这个患者虽然觉得饥饿,却吃不下东西,吃一点东西就会呕吐,甚至吐出蛔虫。热证可以用寒药来治,如果因为“心中疼热”而用寒药泻下,就会因为下焦有寒气而腹泻不止。

    调和寒热

    《伤寒论》中针对以上症候,给出了一个方剂——乌梅丸。乌梅丸是临床中常用来治疗寒热错杂疾病的名方。

    1.黄连、黄柏

    黄连、黄柏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特别是黄连,用量比较大,清心火非黄连莫属,黄连清热解毒作用很强。

    2.细辛、附子、干姜、蜀椒、桂枝

    这五味药就是温补下寒,这五种散寒药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组合,在仲景的处方中不多见,我们往往只见到其中一二,只有在乌梅丸中遇到了“五员大将”其聚。

    正是有了寒热调配,再以乌梅调和,阿胶、人参、当归补益人体气血津液,最终使人体的阴阳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可谓周全。

    老人上热下寒,还总爱上火,吃去火药胃更不舒服,怎么调理?

    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即使对于医生来说,也是比较棘手的一类疾病。

    这里先来分享明代著名大中医学家武之望在其著作《济阴纲目》里引用的同样是明代中医大家韩飞燕的一则医案,用以说明上热下寒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


    医案解读:韩飞燕治疗上热下寒带下证

    在明代中医大家武之望所著的《济阴纲目》一书的带下证条目下,他引用了韩飞燕的一则医案——

    医案里说到,雪翁妻,年三十有余,曾孕十八胎,但九殇(未到成年就去世的意思)八夭(未到12岁就去世的意思),频繁打击和惊扰过甚,所以混混不省人事,口唇舌都有疮疡,甚至蔓延大咽喉;下部虚脱,白带如注,这样的病情已经持续了四十余日,甚至想上吊,自卑到不能忍受看医生。...

    武之望在书中引用韩飞燕的话解释道,对于雪翁妻的这种上热下寒(白带如注,证实虚寒之证)带下病的治疗,“或投凉剂解其上,则下部疾越甚;或投热剂及汤药熏蒸其下,则热晕欲绝”。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如果投以苦寒之清热解毒的苦寒凉药以解上热之口舌生疮,则下体的白带如注等虚寒证会更加严重;如果投以辛温之热性药物熏洗其下的带下证,则上体之热象如口舌疮更加严重到“热晕欲绝”。

    那该怎么办呢?名医大家总是有办法——韩飞燕是这样做的——

    医生通过舌脉诊,结合上述症候,辩证诊断为亡阳之证,急以盐煮大附子为君药,制以薄荷、防风,佐以姜、桂、芎、归之属。那怎么服用呢——水煎入井冰冷与之。

    这样治疗,效果如何呢?

    书中说到“未尽剂”,就可以“鼾呼熟睡通宵”,醒来就可以认识人了(因为治疗前昏厥到不能识人),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神奇。

    什么道理呢?方书有云,假对假,真对真。因为雪翁妻之病,上热为加热,下寒为真寒,中医治病寒则温之,热者凉之。真寒就真温,假热就假凉。所以用药为辛温之药,但凉却是把水煎之药用井水冰冷后在服用——这是假凉对假热,这样做,就可达到上下和而病除。

    后续以服用女金丹,错综以二三方,不但解除了诸症,还调治元气——效果如何呢?——后来渐次生下两个儿子。

    看到没,针对上热下寒,真对真(真寒,就用辛温之药温之),假对假(假寒,用冰冷过的药液服下)。

    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


    科学认识上热下寒,方可辩证正确调理

    老人上热下寒,就是寒热兼杂之证。

    这类人的身体里特别矛盾,脾胃之上的上半身,就像有一团火一样,老是冒火,口舌生疮,喉咙痛,面目通红,性情急躁,总想发火,一派火热之象;下半身就像身处冰窟窿一样,不是便溏,就是腿脚冰寒发凉,拉肚子,腹胀腹痛,痛经带下量多,一派虚寒之象。

    你要是用清热解毒的苦寒凉药去滋阴清热,下体之便溏,畏寒,腹痛,痛经会更重;你要是用辛温之热药去滋补温热散寒,则上体的口舌生疮,喉咙疼痛会更加严重。

    就是对于医生,有时也显得比较棘手。

    中医里,我们通常讲究人要头要凉脚要热,水火既济,头脑要保持清醒,腿脚要保持温暖,做到通体通顺。

    现在,上热下寒,正好反过来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出在脾胃,是嗜食辛辣肥甘油腻或恣食生冷或外感寒邪导致的脾胃热郁内阻或胃热肠寒,也就是中焦不通,其火热上炎熏蒸口舌发为口疮,向下导致下焦虚寒;也就是脾胃除了问题,上不能清阳,下不能降浊。

    对于这种上热下寒中焦堵的寒热间杂之证的调理,梳理古今中医,不难发现有几个经典的方剂都在使用。

    第一个就是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的泻心汤系列,根据具体症候有时用半夏泻心汤,有时用甘草泻心汤。

    总之,上热下寒中焦堵,就可以用泻心汤从脾胃调理,做到升清浊降,则上火下寒自去。

    第二个经典药剂,就是可以考虑乌梅丸。不要认为驱蛔虫的乌梅丸只能去蛔虫,其实那只是它的一个功效,后代医家把乌梅丸当做调理厥阴证的总方,中医治疗寒热错杂证要寒热刚柔并用,寒不可过于苦寒,热也不可过于热燥,而乌梅丸的本质是治疗因肝阳虚而形成寒热错杂证的,所以治宜在温肝的基础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气血兼顾。

    因为厥阴证也是上热下寒之证,当然对于老人的上热下寒证,同样可以调理。

    而且乌梅丸,药性温和,寒不是过寒,温也不是太温,对于身体虚弱的老人则更为合适。

    其他治疗寒热错杂之证的方剂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关注我,每天更新实用健康资讯。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