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高超音速风洞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超音速风洞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02 01:00:30 浏览量(来源:小齐

    [摘要]高超音速风洞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超音速风洞?就说一点:风洞本身风洞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火炮的炮管,只不过尺寸要大。因为在超高音速空气流下...

    高超音速风洞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超音速风洞?

    就说一点:风洞本身

    风洞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火炮的炮管,只不过尺寸要大。

    因为在超高音速空气流下,会产生高温和激波震动。

    理论上声音的极限194分贝,这个声音,其实已经不是声音了,而是一股能量,接触这股能量引发的震动会将所有东西震碎····

    实际上能生产出合格坦克炮管的国家,也就七八个,这还只是普通火炮的炮管。

    例如坦克炮管,需要自紧技术,因此生产的时候就需要万吨级水压机来施压预应力。

    一般国家还搞不定;

    那么超音速风洞这根管子要比坦克炮管难在哪里呢?

    第一,尺寸大,这个很好理解,尺寸越大,需要加工的设备本身就很大。

    第二,拼接问题,坦克就一根管子,超音速风洞可是很多管子拼接的。

    第三,超音速风洞寿命要长,一根坦克炮管,寿命其实也就3秒多····,超音速风洞一次试验就半分钟·····因此超音速风洞的这个洞,需要复杂的消音,复杂的冷却机构。

    美国超音速风洞,就是20倍音速那个,根据公开资料,直径应该不超过400毫米···

    而且时间特别短,应该不超过140毫秒。其实就是美国的5倍音速一下的风洞都没有很大口径。

    兔子5倍速一下风洞据说能支持全尺寸飞机试验,风洞越大,试验效率越高。就更容易展示真实情况下的状态。

    美国的那个超音速风洞,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侧是一个高压气罐(很大,整栋大楼那么大),另一端是一个同样大小的真空管,利用在高压气罐中的爆炸,产生的高压让气流通过之间的管子。

    但是这样是有极限的,无论活塞压缩,高压气体压缩,爆炸气浪的理论上限都无法超过20倍音速。

    目前中国在建的激波风洞,将超过30倍音速,飞行器如果达到这个速度,能直接冲出地球····这应该是为航天设备准备的。至于怎么达到30倍音速,这个就是核心机密了···

    当然,至于其他的设备,那一样都不容易,例如超高速摄影机,能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烟雾发生器。

    兔子的西南的崇山峻岭里面有巨大的风洞群,因为风洞需要大量的电力,这里的水电站可以支持风洞实验。大大小小的风洞很多。

    J20的设计就经历过漫长的风洞测试,其气动布局臻于完美。

    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普通的风洞,特别是大尺寸风洞。

    高铁,桥梁,汽车,普通飞机,都需要经历风洞实验。

    现在就是普通卡车也进行风洞试验,对于普通风洞来说,尺寸越大越好,直接用实物试验,比缩小版模型更容易。

    至于高超音速导弹,除了中,美,俄,其他所有国家都玩不转。

    高超音速风洞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超音速风洞?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一提到风洞,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大大的风扇,里边放着飞机,风扇一吹,刮起的风让人在里边站都站不住。

    比如,成龙的电影《飞鹰计划》里,就有一段成龙和敌人在大型电风扇下打斗的一幕。风扇吹在人的脸上,别说保持表情了,脸皮吹得和水波纹一样,能荡起涟漪来。

    其实这种风洞是最低级的风洞,高级别风洞都是不用电风扇的,因为光靠电风扇吹出的那点风力,根本就达不到高级别风洞的要求。

    怎么说呢?风洞其实分为好几个类别,由低到高,最低级的是低速风洞,这里边的风速是在一秒一百三十米以下的;亚音速风洞,风速要达到0.4到0.7倍音速;跨音速风洞,风速要达到0.5到1.3倍音速;超高音速风洞,风速要达到1.3到4.5倍音速;高超音速,风速要达到4.5到十倍音速;最高级的就是超高音速,风速要达到十到十八倍音速才行。

    而用电风扇可以实现的风速,只有1.2倍音速以下的才行,再高了的话,就得另想办法,也就十说从超高音速风洞开始,就不能用风扇了。

    那么为了更好地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风洞,风洞的来历,然后再来说说题主的问题。

    什么是风洞?

    话说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是和空气接触的,那么任何物体和空气接触,不可避免地就会受到两个力量的支配。

    第一个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这个力量其实就是物体正上方所有空气受到重力对物体的一个挤压;另一种力就是与物体表面相切的力,这个相切的力其实就是风力,我们有时候也叫它空气阻力。

    如果我们能弄出一个比空气垂直与表面的力还要大的力量,那么就能把飞机给送上天,如果把相切的力给弄小了,那么就会让飞机用更少的燃料飞出更远的距离。

    所以风洞就成为了飞行器的摇篮。

    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和建造风洞的人是英国人温翰姆,这个人当时是英国航空协会的创始人,他在1871年的时候建造了第一个风洞。

    一说风洞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这第一个风洞仅仅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木头箱子,横截面是一个45.7厘米×45.7厘米的正方形,长度也只有3.05米而已。

    这第一个风洞,确实让人挺失望的。不过这个风洞,本来就不是用来制造飞机什么的,而是用来研究物体和空气相对运动受到的阻力问题。

    那么真正把风洞用在飞机上的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在1900年建造了一个横截面是40.6厘米×40.6厘米,长度只有1.8米的风洞。

    这个风洞吹出来的风速不大,只有十一米每秒。

    莱特兄弟使用这个风洞,研究了二百种以上的机翼形状,这才确定了人类第一架飞机的样子。

    说道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其实风洞的尺寸历来就不大,放在现在,所谓的风洞大多数看起来,也就是一根长长的铁管道而已。

    当然也是可以制作大比例的风洞,但这种风洞建造成本相当高,而且建造的难度也大。

    再加上用的时候也用不起,需要的电量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所以一般的风洞都是小尺寸的。

    不过这里不得不说上一句,风洞越大其实吹出来的效果越好,因为要是使用模型来吹的话,个头小了,那么飞行器上的几何细节和一些个小部件就看不出效果,做不出数据来。

    所以很多小个头的风洞,大多都是在里边吹个等比例模型而已,研究飞机其实就是吹出个气动布局。

    当然也有大的,比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中心,就有一个全球最大的低速风洞,尺寸达到了24.4米×36.6米,足可以塞进去一架真飞机。

    怎么说呢?低速风洞还可以做得大一点,毕竟产生的风,使用的是电风扇,越是高级的风洞,这个尺寸就会越小,比如美国兰利中心的跨音速低温风洞,就已经缩小到了2.5米×2.5米了。

    不是不想做大,而是成本太高了,运行一次的费用相当昂贵。

    说个数据就明白了,12.2米×24.4米的低速风洞,需要的电风扇功率是二十五兆瓦,当这个尺寸变成了24.4米×36.6米的时候,电风扇的功率就已经变成了一百兆瓦。尺寸没翻一倍,功率倒是翻了四倍。

    这要是超音速风洞的话,这种翻倍就不是几倍的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说说风洞是如何运行的,从这里了解一下风洞制作的难题。

    风洞的运行

    文章之前我们就说过,风洞里边的风速如果是1.2倍音速的话,那么一台电风扇就足够,制造出相应的风速,如果没有达到只能说这电风扇的功率不够。

    那么想要吹出较高速度的风速怎么去做呢?

    这就需要知道,风是怎么来的才行。

    其实这个知识点,我们初中的物理就接触过。比如一栋建筑物,一面背阴,一面向阳。

    向阳这一面的空气,因为太阳晒得暖烘烘的温度急剧上升,那么空气的体积膨胀,但他的质量不变,这就会导致密度变小。

    哎,太阳一晒,空气变轻了,热空气就会上升,那么建筑物向阳的一面空气就变少了,而建筑物背阴的一面,相对来说是冷的,背阴的空气就一直在地面上。那么这个时候背阴的空气和向阳的空气就形成了一个空气差。

    如果打开向阳和背阴的窗户,向阳的这一面没有空气或者空气少,而背阴的这一面空气多,必然就会让背阴的空气向着向阳的一面流动,这风就形成了。

    所以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压力差造成的。

    那么制作高级风洞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了。

    建造高级风洞的时候,就需要一个高压气瓶,将一些高压气体给储备起来,用高压气瓶的超高压缩空气来代替电风扇来工作。

    其实这么做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空气的压力差是有了,但并没有做到最大压力差。

    什么时候是最大的压力差呢?和高压气瓶相对应的管道如果是真空的话,那么这个压力差就会达到最大。

    所以这个时候,还得把管道里的空气抽干净才行。

    真空的管道形成之后,一打开高压气瓶,高压气体打着呼哨就涌入了管道,最终就形成了更高的风速。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风洞外观,往往会看到一个个大圆球,那其实叫真空球,里边啥也没有。

    说到这里,就必须插一句话。

    如果这种风洞,建造成能够塞下一架真飞机的规模,想想哪超大个的高压气瓶,以及要抽干净空气的哪个粗壮的大管道,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越大的风洞,就需要越大的压气机,而且在使用压气机的过程,必须是连续性的,因为物体吹风洞的时候,并不是说,吹一下就可以了,而是连续不断的吹上一阵才行。

    再加上风洞的实验并不是说,吹风就可以了,还得有相适应的温度才行,这个时候又需要一套复杂的加热系统。

    而风洞越大,这套加热系统就会变得越麻烦,他不仅仅是成本问题了,同样是一个技术问题。

    除了加热以外,还要有空气干燥器,空气湿度还要准确。

    说个数据就明白了。

    比如在实验五到十倍音速的时候,空气的比湿度一磅空气含水量是0.00075磅水(为了精确一点数据就根据文献中走了,没有转换单位),那么对风洞中模型产生的受力变化,就会有1%的误差。

    所以一套风洞下来,准备的设备是很多的,有些设备都叫不出名字。

    其实用压力差做出来的风洞,吹出来的风,还是不够的,因为最终利用这种压力差吹出来的风速也就是五倍音速左右,要想提高风洞的风速,就要另辟蹊径来想办法了。

    什么办法呢?

    这就需要来一次剧烈的爆炸。

    我们都知道,炮弹在地面上发生爆炸,会产生冲击波,这股冲击波推动空气运动,而冲击波推动空气的速度要比空气移动的速度还要快,这就会对空气进行一个压缩,而这个压缩出来的空气,比我们制作出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还要大。

    所以这个爆炸产生的风速更快,可以突破五倍音速。

    当然了这种爆炸不是以破坏性为主的,所以技术就得上去,即要爆炸产生的空气压力差,还要这个爆炸不会对设备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这个工艺可就麻烦了,不是一般的国家可以做得了。

    那么这种爆炸,因为各个国家研发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手段也就不同了。

    比如用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的爆炸,还有避开爆炸使用电弧打出的冲击波直接对空气进行压缩的等等。

    而使用的方法不一样,那么遇到的难题就不一样了,爆炸我们了解,使用电弧击发冲击波,不说他的破坏性大不大,就说他使用的能量哪绝对是超大型的。

    毕竟电弧就需要放电,放电就需要电力,而想要获得好的数据,就必须持续吹风,好吧,这个持续吹风,耗费的电力,绝对惊人。

    至于有多少?没有相关数据,但猜也能猜得出来。

    所以使用爆炸来产生高速空气,进而让实验对象吹一口高质量的风,显然是不稳定的。

    后来人们又改变了思路,用另一个办法来获得,更高的风速。

    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的另一个知识点了——相对运动。

    再拿来之前的高压气瓶开始吹风,接着在管道的另一头让模型也开始对着高压气瓶的方向进行运动,那么当风和模型在管道里相遇的一刹那,这个风速就是模型的速度加上高压气瓶吹出来分的速度。

    这样做,最终可以获得四十倍音速或者更高的风速。

    但这种最高级的风洞,我们听起来就知道,他的尺寸绝对不会太大,因为太大的模型想要打出几倍音速,太困难了。

    所以目前最高级的那种风洞,也只能研究一下飞行器的稳定性,想要研究气动布局什么的,是没法获得数据了。

    而想要获得数据,就必须加大最高级风洞的尺寸,但加大尺寸又很麻烦的,成本,维护,使用费用刷刷刷地往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不造这些高级别的风洞,太费钱了,而且这些国家对这些高级别的风洞没有多大需求,毕竟能够造五代机或者六代机的国家,就那么几个。

    其他国家就算是造了高级别的风洞,也不会使用的,造出来也纯属浪费。

    最后我们来说说,风洞一般是如何使用的。

    最常见的风洞使用,就是吹飞机。

    比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研制B—52轰炸机的时候,就用风洞吹了一万多个小时,才吹出了B—52轰炸机的外壳。

    还有八十年代造的第一架航天飞机,据说模型在风洞里一吹就是十万小时,各种姿势,各种速度,各种大气条件等等,但凡能想到的情况,吹了个遍,这才造出了航天飞机。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自从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之后,有一段时间就没有研制航天飞机,这些大家伙研制起来,光一个风洞就能吹这么长时间,就知道他的研发成本是何其的惊人。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风洞的作用已经不光是给飞行器吹吹风这么简单了。

    比如说,降落伞,船帆,标枪,汽车,桥梁,建筑物,甚至于火炬都会在风洞里吹一吹的。

    以上这些例子,有些事情想都想不到。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在1940年的时候,美国西北部的塔科马大桥,刚刚建成没多久,就遇到了一股并不是很强的大风,也就是十九米每秒的风速,一吹过去,八百多米长的塔科马大桥就垮塌了。

    原因是共振引起的。但不管是什么振,一定是设计问题,想要知道那部分设计出问题,最终就要通过风洞吹模型来复刻当时的情况,才确定了那部分设计。

    所以从这里之后,以后的桥梁,尤其是跨度很大的桥梁,设计完成之后,都会在风洞里吹一吹,确定是不是符合空气动力学。

    还有汽车的设计,也会去吹风洞。过去小汽车的阻力系数是0.4到0.6,如今通过风洞出来的小汽车,阻力系数达到了0.28到0.4,这种数据,不说别的,省油。

    如今还有研究大气环境的风洞。

    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风洞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毕竟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就是在大气层里。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