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刘邦的孙子是谁当了皇上(刘邦的父亲当了几年太上皇)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1-01 00:00:25 浏览量(来源:小袁

    [摘要]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吗?没有再生孩子吗?刘邦的父亲叫刘煓,字执嘉,世代务农。刘邦的母亲叫王含始,史称刘媪,就是刘大妈刘大娘的意思。刘煓和王含始育有三...

    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吗?没有再生孩子吗?

    刘邦的父亲叫刘煓,字执嘉,世代务农。刘邦的母亲叫王含始,史称刘媪,就是刘大妈刘大娘的意思。

    刘煓和王含始育有三子,刘伯、刘仲、刘季。刘季,就是刘老三的意思,刘季就是刘邦。

    刘邦出生时,同村人卢绾同一天出生,全村人牵羊担酒来刘家祝贺。

    刘煓后来又娶了一妾李氏,生下刘邦的弟弟刘交。

    刘煓能娶一妻一妾,刘邦出世全村人来庆贺,说明刘家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刘煓在村里也是德高望重的人物。

    刘煓的大儿子刘伯早亡,二儿子刘仲以耕种为业,是耕种的一把好手,刘煓非常看好老二。看到老三刘邦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就教育刘邦要向二哥学习,努力耕种或者找一门生意做。

    刘邦志不在于此,没有听从,依旧整天呼朋唤友,蹭吃蹭喝,还要出国游历。

    刘邦当时很崇拜魏国公子信陵君的为人,想投到他门下做门客。

    刘煓虽然嘴巴上数落刘邦,心中还是希望刘邦有出息,于是拿出路费让刘邦出国游历,以增长见识。

    刘邦来到魏国时,信陵君已死了,打听到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有贤名,就改投张耳门下,在张耳家里住了三个多月。

    刘邦跟张耳学到很多东西,开阔了眼界。张耳因为娶了富豪家女子为妻,事业蒸蒸日上,过上豪横的日子。

    刘邦回到沛丰老家后,与一个开小酒馆的寡妇曹氏,天天鬼混,生下了个儿子刘肥。

    但两人没有结婚,一是父亲刘煓没有同意刘邦娶曹氏,二是刘邦本人娶老婆的愿望是像张耳一样迎娶富家女,并没有看好曹氏。

    刘邦被新迁来沛丰的富商吕公看上,将女儿吕雉嫁与了他。

    刘邦起义后,将一家老小托给好友审食其照顾。刘邦当了汉王后,就派人回老家去接家人。由于彭城战败,刘煓和吕雉都被项羽抓了,坐了整整二十八个月的牢。

    项羽剥掉刘煓衣服,把他放在砧板上,要把他煮了,威胁刘邦投降。

    刘邦耍无赖手段,救下了老爹。刘邦对项羽说,我们曾经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有本事就煮呀,,别忘了分一碗汤给我喝。

    项羽气疯了,终究还是没有杀刘煓。

    直到刘邦与项羽停战,划下楚河汉界,项羽才把刘邦的老爹老婆放了。

    刘煓一直没有看好游手好闲的刘邦,做梦也想不到刘邦有一天还真的能当上皇帝。

    当刘邦当上皇帝得意地问自己现在自己的家产与二哥相比谁大时,刘煓心中感叹,只能打哈哈了,老二如何能和老三比呢,当然是老三家大业大了。

    刘邦按常礼每五天去拜见父亲。刘煓的管家说:你儿子现在已是皇帝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你虽然是他父亲,现在却是他的臣民,臣民怎能接受天子的跪拜呢?天下人会怎么说?

    刘煓心中惶恐不安,待刘邦来到门前,就手执扫把,一步一步倒退着走,来迎接刘邦。

    刘邦大惊,问父亲是怎么啦?刘煓就把管家说的话和刘邦说了。

    刘邦就尊封刘煓为太上皇,这样刘煓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刘邦的跪拜。

    但刘煓还是长吁短叹,心中烦闷。刘邦已给自己老爹宽敞的房子,配置了管家仆人丫环厨子,刘老太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还有什么烦恼的呢?

    难道还需要美女姬妾?刘煓当上太上皇时,都已八十岁了,这么老了,有牙口也啃不动嫩草了呀。

    刘邦一打听,原来太上皇是想过在沛丰老家过日子,每天和老乡亲斗斗嘴,去市场和摊贩讨价还价,看看人家踢球赌钱,斗鸡走狗。

    刘邦已是在长安找一块地方,模仿老家房子街道的样式,建了一座新丰城。

    还把老家的乡亲们迁来,交代他们连家里的鸡呀狗呀全部带上。

    太上皇刘煓在新丰城看到熟悉乡亲们的面孔,高兴得像孩子。看到乡亲们从沛丰带来的鸡,放出去后,到晚上都知道各回各家,更是高兴。

    太上皇刘煓心中踏实了,每天在新丰城里幸福地晃悠着,今天和这乡亲聊一下,明天和那个扯一下,一下到市场买菜,砍价杀价,一下又和乡亲们斗鸡下注,整天忙得不亦乐呼,日子过得飞快,再也没有纳妾生子了。

    年老了,再奢华的生活也比不上家乡生活的质朴和安逸。那是一份心境的踏实,一份难以忘怀的熟悉味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刘煓,享年八十五岁。

    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吗?没有再生孩子吗?

    高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煓他老人家,一生低调、默默无闻了半辈子,到老了居然因子而贵,成为尊贵的太上皇;对于忽然降临的富贵,估计到死都是莫名其妙吧。

    刘煓,又名湍、昂,字执嘉,号显初,又号太平。后世更有名的是他的外号“刘太公”。这个微小谨慎,还有点怕事的老农民,出生于战国乱世,魏、楚交界的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

    在那个诸国纷争、杀戮横行的年代,刘太公倒是安安稳稳地居住在乡间,老实从事农事,辛勤操劳家业。不但安稳渡过西边秦人灭国时的动乱,而且还娶了小老婆,养大了四子一女,在丰邑这个小地方,算是个有能力,会持家的好把式。

    就这样,刘太公半辈子操劳,在那个人均年龄不到五十的年代,他老人家居然已经到了近八十岁还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膝下也算儿女双全,子孙满堂。这让他十分满意,哪怕明天就去世,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唯一曾经让他不满意的,就是家里的老三,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大把年纪了也没个正当营生。平日里不是喝酒赌博,就是偷鸡摸狗,搞得家里乌烟瘴气。也不学学老大和老二,勤俭持家、挣份家业。要不学老四也好,读书识字,明理识非。几次几次老大媳妇都摆脸子给他看,撺掇着自己分家。这是自己还在,若是不在了,以后老三可怎么办。

    后来老三嘛勉强也算改邪归正,不知道使了什么药,弄了个“泗水亭长”的小吏当着,改了个名字叫“刘邦”,还哄骗了县里富家吕公的女儿做了老婆,又生了一儿一女,也算成家立业。刘太公唯一的不满,也基本消失,以后再没有什么念想,就这么着老死,也是喜丧了。

    天有不测风云,刘太公想着自己寿终正寝的时候,天下一下子就乱了,今天你造反,明天他举兵,乱腾腾地比当年始皇帝发兵灭国时还险恶。

    老三胆子天大,居然也学着别人聚众造反,拉起一帮人就进了芒砀山。刘太公在背后不知道担忧了多少天,这要是官府来抓,全家人都得完蛋。

    但是老三闹着闹着,居然越闹越大,不但丰邑这地方安全稳固了,就连别的地方,听说慢慢都归老三管。刘太公心里喜滋滋地:别说老三还是够机灵。带着家人住在丰邑,日夜盼着老三他们来接自己去享福。

    等着等着,老三没有等到,等来了听说和他称兄道弟的什么“霸王”。以前的兄弟,如今翻脸了,不由分说抓了全家就走。刘太公一把年纪,懵懵懂懂地就在别人的军营里住了两年。

    后来老三来救自己了,“霸王”却把自己绑在军前,要老三投降,要不然就把自己杀了熬汤喝。老三这个混蛋,不但不投降,还放话说“我和你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杀爹熬汤,别忘了分我一碗!”这他娘的是什么话!

    所幸“霸王”最后还是没有杀自己,之后和老三和谈,把自己和家人们都放了。刘太公还是平安地被老三接到了身边。本来准备好好找这个混蛋算账的,但是看到他手下那么多的兵,那么多的将,还有卢绾、王陵、周勃这帮子狗腿子跟一边说好话;哦,萧吏掾也和自己求情,老三这个混蛋也在一边忝着脸的告饶,刘太公心想那还是算了吧。

    以后老三的事情倒是越做越大,听说以前始皇帝的老家都被他拿下了,那个“霸王”也被他弄死了,自己都在长安做了“皇帝”。皇帝,这不是始皇帝做过的吗?刘太公觉得脑子有点晕,我们家老三没看出来有这能耐啊?

    老三发达了,派着人浩浩荡荡地迎接自己去长安享福。刘太公喜气洋洋地告别丰邑老乡亲们,被使者们簇拥着到了长安,住进了富丽堂皇的新家。

    要说这长安哪里都好,老三平日里隔五天就来看自己,嘘寒问暖,照顾周到。但是刘太公还是觉得心里不快乐,身旁尽是一些陌生人,说着没营养的话,对自己毕恭毕敬,奉承里总是透着疏远。天天这么呆着,真是别扭死。

    刘太公想念丰邑老家,还有那些老乡亲,那里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于是等老三来看自己的时候,他就扭扭捏捏地和老三抱怨,说这里一点也不好,一个熟人都没有。也没人和自己斗鸡走狗,喝酒聊天,这么呆下去,简直要闷死了!

    刘太公只是这么一说,抱怨一下,别的也没多想。没料想几个月后,老三他居然在长安边上给自己盖了个和丰邑一模一样的新镇子,还把老家那些街坊邻居全部接了过来,连鸡啊狗啊什么的统统搬来了,让他老人家去参观。

    刘太公看见老乡亲们都来了,按照之前在丰邑老家的街道住宅,一一各自住下,连小鸡小狗也能各自找到原来的窝。这下刘太公终于欢喜极了,哈哈大笑,给新镇子起名叫“新丰”,从此就在这里住下,和邻居们喝酒博戏、斗鸡走狗,好不开心。

    见自己快活了,老三他也是洋洋得意:这下没人说我不孝顺了吧!于是在朝会上,也开起了老父亲的玩笑:“以前老爹你总是骂我是个无赖,游手好闲,家产也置不下,不像二哥勤快操持,置办家业;现在您老看看我这产业,和二哥比起来,谁的家业大?”堂上哄堂大笑,尤其是以前知道底细的萧何、王陵、卢绾、周勃、灌婴,还有那个杀狗的樊哙,笑的更大声。

    刘太公有些不好意思,同时也是对于老三争气的自豪,很是高兴地回到:“那自然是你的家业大!”父子在戏谑中,也其乐融融。

    在每五天前来看望自己的老三面前,刘太公还是以老子自居,面对他的行礼泰然自若接受。直到有一次,家里的家令对他说:“您老人家虽然是皇帝陛下的父亲,但还是一个老百姓,怎么可以让天下至尊的皇帝给你行礼呢?”

    刘太公一听,觉得确实是失礼;于是,在下一次儿子来看望他的时候,自己按照家令的吩咐,抱着笤帚,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前,面对儿子进门时就一步一步地倒退着往门里迎接。皇帝大感诧异,连忙扶住刘太公问究竟。刘太公说:“家令说,皇帝是万民之主,不能因为我一个平民而坏了礼仪规矩。”

    这下子皇帝也知道自己疏忽了,没有及时给老爹身份,于是立即尊奉刘太公为“太上皇”,成为天下比皇帝更尊贵的人。那个家令,也因为聪明而受到厚厚的赏赐。

    成为太上皇后,刘太公总觉得每次老三来参拜自己总是有些鬼鬼祟祟、想说什么有不好说的意思,于是就当面问他,到底有什么事。

    皇帝遮遮掩掩地说:“太上皇父亲大人,您现在是比皇帝还尊贵的太上皇,按制度,也需要广置姬妾,安排后宫,以符合身份。儿子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又不好直接给你安排小妈,所以很是犹豫。现在您问了,我就想知道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刘太公恍然大悟,接着就是大怒:“老三你个混账,你以为我和你一样,偷鸡摸狗、胡闹好色吗。你老子我一辈子小心谨慎、安安分分,除了你妈,哦,还有老四的妈,就没有还想过别的事。我孙子刘肥和他老娘曹寡妇的事情,你做的出,我可做不出。再说我都八十多了,不想临老临老还被说老不正经。这件事情不要再提。”皇帝只得讪讪而出。

    于是太上皇刘太公,直到去世,也只是在新丰镇,和老邻居们厮混,喝酒斗鸡,不亦乐乎。没有纳妾,更没有给皇帝添弟弟妹妹。

    高帝十年(前197年),时年八十六岁(有争议)的太上皇刘太公,在心满意足中去世,葬万年陵。结束了大半辈子默默无闻,而后半世因子而尊贵得意的一生。

    纯属故事,臆想而来,绝非史实。读完乐呵乐呵,请勿要生搬硬套。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