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武则天退位后李显当了几年(武则天退位后李显当了几年)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0-27 12:00:31 浏览量(来源:小范

    [摘要]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公元705年,武则天刚睡下,就被一阵惨叫声惊醒。紧接着,太子李显带人冲了进来。武则天被逼退位,迁居上阳宫。几日...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公元705年,武则天刚睡下,就被一阵惨叫声惊醒。紧接着,太子李显带人冲了进来。武则天被逼退位,迁居上阳宫。

    几日后,皇帝李显前去请安,却大吃一惊!只见母亲面容枯槁,像老了十几岁。她大哭不止,一句话就让李显跪下谢罪,且不久后为武则天报了仇。

    一、李显复位后,武则天人生的最后一年是矛盾的

    正月二十二日,武则天被推下皇位,次日就被迫下令,由太子李显监国。

    第三天,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第四天,李显正式即位。

    第五天,武则天迁居上阳宫。

    从时间上看,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急迫的,武则天只能“顺势而为”。

    1、住到上阳宫后,武则天生活上养尊处优,但人却迅速垮了下来

    武则天被迫让位,却始终是现任皇帝李显的生母,所以,没人敢在生活上苛待她。然而,一个人的衰老是从心态开始的。

    想当年,武则天67岁登上帝位,在权力的滋润下,她越活越年轻。

    69岁时,武则天长出了浓密的眉毛。

    到了72岁,武则天居然长了新牙。每次露面,武则天精神奕奕,丝毫不显老。

    《资治通鉴》中描述:“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译,虽左右不觉其衰”。由此可见,武则天掌权期间,身边的人都察觉不了她老了。

    然而,迁居上阳宫后,武则天被看管起来,整个人迅速垮了。

    《唐统记》中记载: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

    唐中宗李显前去请安,被母亲吓了一跳,一向注重形象的母亲竟然脸都没洗,妆也没化。整个人面容憔悴、一副油尽灯枯的模样。

    武则天看着李显,泪流不止,她哭诉道:我本意便是让你继承帝位,但五贼贪功,居然将我迁居于此。

    李显听完,“扑通”一声跪在了武则天面前,他觉得愧对母亲。

    武则天这句话,有2层意思:一作为你的母亲,你发动政变等同篡位,是大不孝!当娘的心中委屈。二是你根本没必要发动政变,皇位本来就是传给你的。

    李显信了,他将这份恨意转移到了“五王”身上,也就是发动政变的功臣团: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与袁恕己。

    李显先封五人为郡王,借此剥夺了他们的宰相权力,规定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其余时间不用上朝。

    不久后,这5人连着两次被贬,后来又被诬陷谋反,落得凄惨的下场。

    其中,82岁的张柬之郁愤而死;69岁的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逝;54岁的桓彦范被放在削尖的柱子上来回拖拽后乱棍打死;袁恕己被逼喝下野葛汁,手在地上乱抓,疼得十指指甲全部磨掉后,才被杀掉;敬晖则被凌迟处死。

    自此,武则天终于给自己报了仇。

    只是,武则天的那句话是出自真心吗?

    未必!

    一是曾经的历史告诉我们,李显首次登基仅一个多月,就被老妈武则天给撸下来了。

    二是武则天迷恋权势,她废了两个傀儡皇帝,自己当了女皇。到了晚期,武则天宠信二张,闹得人神共愤。

    然而,迷恋男宠只是表象,武则天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便利用男宠当耳目,好把控局势。

    所以,若不是神龙政变,李显未必是最后的赢家!

    2、武则天退位前是传奇女皇,退位后是虎落平阳

    武则天14岁入宫,侍奉了唐太宗11年。期间,她一直在找机会往上爬。只可惜,唐太宗为人谨慎,且有“女主兴起”的预言,所以疏远了武则天。

    但武则天不服输,趁着给唐太宗侍疾,勾的李治对她念念不忘。

    26岁,武则天去了感业寺,却借着李治重返宫中,取代王皇后,31岁便成为后宫的女主人。

    后来,更是在67岁当了皇帝。

    这样的女人,她从不怕斗,且一直能赢。对她而言,权力是最好的保养品,她能“青春永驻”。

    可是,一旦被逼退位,她便失去了最在意的东西,人的精气神儿瞬间没了。

    上阳宫建的奢侈堂皇,曾是武则天处理政事的地方。

    如今故地重游,武则天却成了被软禁的对象。而且,看管武则天的将军,是她最早支持者李义府的儿子——李湛,多么讽刺!

    这种落差就像一把锤子,凿在了武则天的心上,痛且难以承受。

    不过,这种打击只是一个开始!

    武则天创立了 大周王朝,她一下台,一切就恢复唐高宗去世那年的制度,就连武则天创造的一堆字,也只留下了一个“曌”(zhao四声)字,因为它是武则天的名字。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实际掌权的时间近50年。对于武则天而言,失去权力等同于失去信仰,没有权力的每一天,活着就是一种折磨。

    这也是为什么武则天退位后,短短10个月就西去的原因之一。

    3、武则天虽是虎落平阳,却余威犹存

    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儿子,曾被幽禁在房州15年,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

    《旧唐书》中记载,李显的儿女和女婿说了武则天男宠的坏话,武则天立即召来李显,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李显战战兢兢地离开,为了向母亲表忠心,李显决定:让他们都去死吧。

    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年仅19岁,女儿永泰公主芳龄十七,即将临产。李显下令,让儿子女婿自尽,女儿则生完孩子再死。但永泰公主受不了这种打击,一尸两命。

    可见,武则天对李显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威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武则天退位后依旧白发余威。

    武则天是大周朝的女皇。她退位就等于亡国!

    我们来看下,历代亡国之君的待遇如何?

    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明朝的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

    再说下唐高祖李渊,他被逼退位后,李世民将其送到大安宫软禁起来,且很少探望他,最终,李渊凄凉孤独地死去。

    但武则天避免了亡国之君的悲剧,反而得以善终!

    李显的即位赦文中,解释武则天是乱世中挺身而出,如今主动让位。这就意味着,李显承认了周朝的合法性,也就是周唐是一体的,他是“子承母业”。

    在武则天哭诉了自己的委屈后,李显定下一条规矩:每10天就率领文武百官去看望武则天,更稀奇的是,李显给武则天上了一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儿子李显的态度,让武则天依旧受文武百官的尊重,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4、武则天虽没了精气神,但却把身后事安排得极为妥帖

    公元705年11月,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享年82岁。

    她人生中最后一道制书,对身后事做了明明白白的安排,遗制中说: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主动要求取消自己的皇帝称号,重新回到高宗皇后的身份。这样一来,她所谓的离经叛道,都变成了合理合法的行为,后人对她的评价也会手下留情。

    武则天还希望死后,能与唐高宗合葬。当时,很多大臣反对,因为合葬意味着要重新打开乾陵。

    李显则坚决维护母亲的遗愿,亲自护送灵柩返回长安,把母亲葬在了父亲唐高宗的身边。如今,1300年过去了,武则天的陵寝始终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李显在《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称: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相信武则天泉下有知,也会因为儿子的举动倍感暖心吧。

    武则天死后,李唐的子孙始终将她视为自己的皇帝,且尊奉有加。

    此外,武则天的遗嘱中,特意提到了两件事,一是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两族以及诸遂良等人的亲属。二是赐魏元忠实封百户,魏元忠感动得哭了。

    武则天宽恕了这些人,魏元忠是她最后一个冤枉的大臣。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全都原谅了,放下了。

    武则天除了安排自己的事情,还将娘家跟着沾光。她有意让李显与娘家搞好关系。所以,武则天死后,她的家族依旧受人尊重,且荣宠不衰。

    神龙政变后,李显多次到武三思(武则天侄子)家商议国家大事。

    李显还特地要求,武则天的父亲、爷爷、太爷爷的名字,不能在任何奏书里出现。

    不得不说,武则天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女人,这份智慧,不仅让她平顺度过了政变后的艰难岁月,还保留了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二、李显复位后,妻女都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可惜武则天只有一个

    早年,李显被幽禁了14年,整日活得如惊弓之鸟,妻子韦氏一直不离不弃,且时不时宽慰他。有一次,李显崩溃地想要自尽,韦氏劝住了他,让他放宽心:福祸天定,生死有命。

    从这一刻起,李显发誓,今后要和韦氏同甘共苦。

    李显登基后,便实现了承诺,让她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且极度信任妻子。就算韦氏与武三思私通,李显都坚信他们是单纯的朋友关系。

    女儿安乐公主仗着父亲宠爱,亲自做诏书,还蒙住前面的内容,让李显画押。李显不看内容,直接乐呵呵地答应。

    安乐公主李裹儿还经常说太子是个奴才,提议废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

    后来,李裹儿更是和母亲一合计,两人联手把李显毒死了。只可惜,韦氏母女没有武则天的智慧,很快就被李隆基诛杀,从此,大唐再次走上正轨,开启了开元盛世的年代。

    韦氏母女受武则天的影响,都想当女皇,只不过两人没有武则天的智慧谋略,注定以悲剧收场。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坎坷,她始终怀揣一颗坚韧的心,该蛰伏蛰伏,该出击绝不手软,最终以女子的身份当上了皇帝,且退位后还能善终。这样的一部传奇史,从古至今,只有武则天一人而已。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武则天退位的时候年老体衰,还卧病在床,所以她人生最后一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这并不妨碍她设计向推翻的人复仇。


    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洛阳,以李旦为皇嗣,赐名武轮,至此武氏正式取代李氏成为天下主宰。

    武则天称帝之后,在政治国理政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继承人问题上,她一直都在立子还是立侄这件事上犹豫不决。

    武则天起初比较倾向于立武承嗣或者武三思为太子,但此二人才能平庸,品德也不是很好,让武则天不是很放心,便开始考虑依然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又不甘心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交还给李家。

    就在武则天犹豫不决的时候,她的宰相兼好友狄仁杰对武则天说,“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的意思是,武则天要是立儿子为太子,那以后就可以配享太庙,儿孙千秋万代都可以坐江山了;但要是立侄子为太子,历史上哪有皇帝让姑姑进自家太庙的呢?

    狄仁杰眼光毒辣,一句话就戳到了武则天的痛处,武则天因此不再打算立侄子为太子。

    后来,武则天多方征询了朝臣的意见,又广泛了解了民心,得出了天下人多数还是支持李唐的结论,她就更加担心武氏后人无法坐稳皇位了,于是下定决心立儿子为太子。


    当时武则天活着的儿子有两个,分别是三子李贤和四子李旦。

    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后,唐中宗李显继承皇位,他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当侍中,还说出了“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之类的混账话,结果触怒了武则天。

    武则天最担心的其实是韦氏外戚崛起对她造成威胁,武则天便借机废除了仅仅当了五十五天皇帝的李显,封他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

    李旦是个性格羸弱,优柔寡断的草包,所以他就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其实掌握在武则天手上。

    许多支持李氏的大臣为了铲除武则天,于是纷纷发动叛乱,这里面最著名的莫过于英国公徐敬业的叛乱了,还有以琅琊王李冲和越王李贞为首的宗室叛乱,但无一例外地被武则天残酷镇压。

    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武则天开始大肆残杀李氏子孙,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等,这些人要么被迫自杀,要么被拉去市曹斩首,要么莫名其妙地死在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就要被残杀殆尽了。

    到690年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武则天的统治地位了,她便废除李旦,自己登基上了皇帝。


    武则天虽然名义上让李旦当皇太子,但因为他比李显年纪小,才能又十分平庸,所以武则天更倾向于李显当皇太子。

    在狄仁杰的建议下,武则天将李显接了回来,李旦又很识时务地主动让贤,李显因此顺利登上太子之位。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利于李氏的方向发展,但随着武则天逐渐年老,她也开始变得十分昏聩,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还宠信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让他们掌握了太大的权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当然不甘心失去当皇帝的机会,于是极力巴结二张,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极尽谄媚。

    二张的态度由此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开始支持立武氏为嗣,不断向尚在病中的武则天吹枕边风,还陷害支持李唐的宰相魏元忠等人,使得天下回归李唐的形势有发生逆转的巨大危险。

    705年,武则天病情加重,开始卧床不起,只有二张在身边伺候她。支持李氏的大臣担心武则天传位给李显的态度发生变化,便决定发动政变,强行让李显继位。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经过详细谋划,还拉拢了禁军统领李多祚,以二张谋反的名义发动政变,带兵杀入皇宫,斩杀二张及其党羽,然后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


    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下诏传位给李显,并搬到洛阳西北侧的上阳宫居住。

    张柬之等人之所以没有杀掉武则天,其实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但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心激起武氏集团的疯狂反扑,二是武则天毕竟是李显的亲生母亲,杀掉她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正是因为张柬之等人没有杀掉武则天,更没有对武氏集团进行清算,这就为他们自身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李显登基之后,国号也恢复为唐,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都加官进爵,被封为宰相,掌握了朝政的控制权,还都成为公爵,一时风光无限。

    而被迫禅位的武则天,自失去皇位并离开皇宫之后,生活就变得比较凄惨了。

    据记载,武则天在上阳宫养病,虽然被李显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享受着如同太上皇待遇,但其实形同囚禁,她既无法出宫,外人也无法入宫见她,只有李显每隔十日去看望她一次,但也只是形式而已,仅仅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孝道罢了。

    大臣卢怀慎曾进谏李显说,不要学习汉高祖刘邦将父亲刘太公放在宫外居住的例子,还是将则天皇帝接回宫中奉养比较好,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道,但李显没有纳谏。


    事实上,李显心中对武则天是有气的,因为武则天夺取了李唐江山,还将李氏子孙残杀殆尽,李显和弟弟李旦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也过了十几年提心吊胆的日子,简直是苦不堪言,所以他对武则天也就只能这样了。

    因此,那时候的武则天可以说是人走茶凉,风光不再,还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据记载,武则天晚年的时候依旧十分喜欢打扮自己,“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这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但武则天自从去上阳宫居住之后,因为心中郁闷,心情不佳,就不再打扮自己了,显得十分苍老和憔悴。

    那时候武则天已经病得很重了,她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十分伤感。

    但武则天毕竟是个逞强好胜的女人,她不甘心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也不甘心看着发动政变推翻自己的张柬之等人享受荣华富贵,于是决定抓紧时间做最后一件事。

    有一次,李显将要去看望武则天,武则天故意不梳洗打扮,还将头发搞得十分凌乱,结果李显看到她这幅模样,立马就给吓到了,便问她为何如此憔悴。

    武则天知道李显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哭哭啼啼地说,我听从狄仁杰等人的建议,将你接回洛阳并立你为太子,自然是要将皇位传给你的,可是张柬之等五贼却贪求事功,结果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才变成这幅模样啊!


    李显听完武则天这番话,大为感动,便跪地不起,拜谢死罪,武则天则让他起来,母子二人因此重归于好。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

    事实上,武则天说的这番话,水平之高,用意之深,可以说是杀人不见血的。

    那么,武则天这番话究竟包含啥意思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则天是在告诉李显,自己肯定是要将皇位传给他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武则天在之所以强调这件事,是为了将自己决心还政于李氏的想法明确讲出来,也表达了对李显的爱护和看重;

    第二,“贪求事功”四个字说得非常好,武则天的意思是,皇位迟早是李显的,张柬之等五贼为了取得拥立之功,竟然发动政变来提前夺取政权,其居心何在?武则天虽然没有明着要求李显处置这五个人,但她却在李显心中埋下了一颗雷,随时都会爆炸。

    第三,武则天利用亲情和政治对李显展开攻势,既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还可能保护武氏子孙不被李显清算。

    那么,武则天的这番话究竟起到作用没有呢?

    答案是肯定的。

    自从那次对话之后,李显对武则天明显孝顺多了,时常去看望,还加派人手照顾她,她的病情因此缓解了不少,这也是她为何在退位之后还能够多活十个多月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李显还开始重用武三思等武氏族人,让他们继续参与朝政;但对张柬之等参与神龙政变的人,李显则明显开始产生了排斥心理。


    武三思原本就跟李显是姑表兄弟,他的儿子武崇训还娶了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为妻,所以二人又是儿女亲家。

    李显登基之后,因为跟武三思关系亲近,所以没有杀掉他,只是将其排除在朝堂之外。但自从李显跟武则天交谈一番之后,李显对武三思就更加没有敌意了,还将他对李氏子孙做的种种事情抛之脑后。

    武三思重新被启用之后,他注意到,由于李显懦弱无能,所以朝政都是由韦皇后和昭容上官婉儿等人把持。武三思便步步为营,他先是与上官婉儿暗渡风月,然后在上官婉儿的引荐下,与韦皇后苟合成奸。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的丑事,当时在宫中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有被戴了两顶绿帽子的李显不知道。有时候武三思和韦皇后甚至当着李显的面举止亲密,李显都视若不见,甚至陪着他们一起狎游,可见他的心有多大。

    韦氏与武三思调笑戏谑,对饮亲狎,李显视以为常,不以为然,甚或陪着狎游。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其实很大,她们都想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所以他们这才积极拉拢武三思,甚至不惜出卖肉体。


    对于武三思而言,他虽然失去了成为太子的机会,武则天又被迫退位了,但随着他的重新崛起,他也意识到如果与韦氏集团联合,或许有机可趁,所以他才干出不要脸的事,跟儿子武崇训的丈母娘韦皇后搅合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朝局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张柬之等五人虽然十分支持李唐又大权在握,但李显在武则天的挑唆下开始不喜欢他们,武三思和韦皇后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野心,也是欲除之而后快。

    而张柬之等人也开始觉得武三思对李唐江山是个威胁,便不断建议李显杀掉武三思,但李显怎么可能听他们的建议,杀掉自己宝贝女儿的公公呢?

    我们回过头再说说武则天的情况。

    705年12月,武则天的病情开始加重,眼看自己不行了,于是立下遗诏,去掉自己的皇帝称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和柳奭三人的亲属。

    当年12月16日,武则天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半年之后后被埋葬在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武则天的遗诏,其实是她放的最后一个大招,那她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呢?

    第一,武则天去掉自己的帝号,既是为了让自己可以与李治合葬,也是为了再次向李氏子孙示好,更是为了向李显展示自己把江山还给李氏的决心;

    第二,武则天赦免罪臣的家属,也是在努力挽回自己乃至武氏家族的声誉,从而博取人们的宽恕和同情心。

    第三,武则天何尝不是在暗示李显,自己已经努力在赎罪了,那么陷害自己的张柬之等人该怎么办呢?

    武则天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好,她死之后,李显不但大办了她的葬礼,还下定决心重用武三思等武氏族人,并对张柬之等人进行打压。

    在李显的纵容下,武三思和韦皇后对张柬之等人展开了全方位打压。武三思还在上官婉儿的男宠崔湜和谋臣郑愔的建议下,让李显封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以此明升暗降,剥夺他们的宰相之职。


    李显自然是很高兴的,于是封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免去他们参政事的资格。张柬之等人气得直跺脚,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接受郡王爵位,并远离朝堂在家中养老。

    706年,武三思和韦皇后痛打落水狗,在他们的建议下,李显将五王全部贬黜到外地任职。不久之后,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其余三人则被李显派人去杀死。

    至此,武则天的仇算是得报了。

    我们可以发现,五王之死虽然不是武则天亲自策划的,但她对李显说的话,以及她在临终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促使李显清算五王,而且最后也确实实现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政治智慧,也难怪她可以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确实是非常厉害的一位女性。

    不过,让武则天没想到的是,自己死后竟然有很多人想向她学习,先是韦皇后为了成为第二个女皇,跟女儿安乐公主一起弄死了李显;后来,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因为受了她的影响,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与李隆基展开了激烈的姑侄斗法。


    武则天去世后不到十年,她的后辈之人为了争夺皇权,发动了无数政变,最后搞得血流成河,天下大乱,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因此,我们在赞扬武则天功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