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抗日战争中就在全国民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用(抗日战争老百姓穿的衣服)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0-27 09:00:37 浏览量(来源:小汪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是否缴获了大量日军的大衣?对此你如何评价?当然,特别是抗战早期,日军武器先进,战斗力旺盛,我军以打日军辎重部队为主,这样能迟缓日军正规部队的正...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是否缴获了大量日军的大衣?对此你如何评价?

    当然,特别是抗战早期,日军武器先进,战斗力旺盛,我军以打日军辎重部队为主,这样能迟缓日军正规部队的正面进攻,又会有大量缴获,如:大衣,罐头,粮食,汽车,马匹...

    如在1937年下半年,华北日军为了快速侵占山西,为了速胜,对行军和辎重要求高,相对于打击做作战部队,我八路军在有限的力量下,优先选取大家日军的辎重部队

    如:平型关大捷,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大捷,响堂铺战斗.....基本都是打日军辎重为主

    特别是打完神头岭战斗,陈赓与周希汉穿上了日军军大衣拍照,成为经典

    神头岭战斗:1938年3月上旬,第129师奉命由正太铁路进至晋东南的襄垣地区,侧击向潞城、长治进犯的日军第108师,黎城是日军在邯郸至长治公路线上的重要兵站基地,潞城有日军重兵据守,两城之间为丘陵,并有浊漳河相隔。129师决心利用这一地形,袭击黎城,调动潞城日军出援而于途中伏击歼灭之。其部署是:以385旅769团袭击黎城,阻击涉县出援的日军;以第386旅在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的神头村以西山岭设伏,歼灭潞城出援的日军。据此,第386旅于16日拂晓前沿神头岭上公路三面设伏。

    3月16日4时,第769团第1营袭入黎城城内与日军展开激战,歼其100余人,于拂晓前即主动撤出城外,向西北乔家庄转移。同时,第769团主力在东黄须、西黄须击退由涉县驰援的日军,第771团特务连烧毁赵店镇公路大木桥,切断了黎城、潞城之间的交通。

    黎城受袭,潞城日军即以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9时,其主力进至神头岭地区,虽进行了侦察,却未发现隐蔽于公路两侧沟渠草丛中的设伏部队。9时30分,当其全部进入伏击地域时,埋伏于神头岭北侧的第771团从正面出击;埋伏于公路西侧的第772团和东侧的补充团实施夹击,将日军截成数段,展开白刃格斗。日军遭到突然袭击,顿时陷于混乱,且由于狭窄地形限制,兵力兵器难以展开,死伤惨重。战至11时30分,日军除100余人逃回潞城外,其余全部被歼,浊漳河南岸的日军亦被第771团特务连歼灭。由黎城出援的日军,被阻于浊漳河北岸。潞城出援的日军,被第772团歼灭一部后撤逃。16时,战斗结束。八路军第129师以伤亡24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获8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骡马6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给侵入晋东南的日军以有力打击

    神头岭战役后的陈赓与周希汉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是否缴获了大量日军的大衣?对此你如何评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没有大量缴获日本军大衣、



    八路军缴获较多的军大衣,主要是在平型关战斗期间。

    这倒不是说歼灭了日军800多人,而是其中有日军辎重部队。

    这些携带大批衣物、粮食、弹药等物资由灵邱来平型关前线进行保障和支援的步兵瑙重部队(或称大行李队),大概有86人和70辆大车。

    当时大行李部队主要是为了前线运输大衣的,因为当时平型关前线降温,士兵急需防寒衣物。

    有人说,缴获的大衣够115师官兵人手一件,这个显然夸大了。

    根据70辆大车来算,马车走山路其实负重有限,一辆马车运输几十件就顶天了。而这70两大车未必都是运输大衣的,肯定还有其他一些必须军用品。

    况且,大行李部队主要是为日军一线作战联队运输军用物资,而联队也就3500多人,所以军大衣最多不过三四千件。

    八路军115师有1万多人,缴获充其量装备2个团罢了。




    如果说战场缴获,对不起,难度很大。

    首先,八路军活动地区主要是华北,这里需要穿大衣的季节无非是冬季,一年也就是3个月而已。由于冬装不方便活动,只要气温降低,日军就不会穿大衣。

    也就是说,即便八路军、新四军一年不分阶级打击日军,也只有四分之一时间可能缴获军大衣。



    其次,即便击败日军,未必能够缴获到军大衣。

    谁都知道,对日军的缴获主要是歼灭战,也就是成建制消灭全部日军或者大部分日军。

    这是因为日军很重视带走战友尸体,一般只要条件允许就会带着尸体一起撤退。

    在日本神道教认为,如果尸体不能回到国内,死者就是孤魂野鬼,无法安宁。

    即便可以击毙或者重伤一些日军,他们大多被战友带走,难以缴获到军大衣。

    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的战例,也是很少。

    以新四军最大的对日战役车桥战役为例,共歼日军460余人(内俘24人),但主要是围点打援造成日军伤亡,而攻坚战中车桥的日军40余人,并没有被吃掉,还有一部突围。

    打援歼灭的日军无论死活,基本都被日军战友拖走,所以缴获有限。



    再次,即便将日军打死了,军大衣未必能用。

    八路军缺乏重武器,对付日军基本就是轻机枪、步枪和手榴弹。

    无论是哪种,只要将日军打死,军大衣肯定会受损,尤其是手榴弹会炸裂衣服,还有血迹和各种污物,未必能够使用。

    军大衣同武器是不同的,正常来说除非刻意破坏武器弹药,不然一般枪械和弹药都会保存完好。打扫战场时,只要将枪支弹药找出来,拿走即可。



    还有,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军毕竟是有限的。

    敌后作战以打伪军为主,打日军则是第二位。因为游击战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便于持久作战,就不能随便同日军主力碰撞。

    我们可以通过日军战俘来看。

    根据冈村宁次的说法,在日军投降之前,被俘的官兵并不多。主要日军有不投降的传统,官兵一旦投降就无法在日本立足。在诺门罕被俘的几个日军军官,有的是受伤失去意识后被俘的,但被释放以后也被强迫自杀。

    冈村宁次认为“中国政府方面和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年5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名,海军40名,商民106名,共计1358名。另外,从延安返回日本的战俘约300人,200余名俘虏死在国方战俘营中。”以上各项数字相加共1858人。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两个战俘收容所,西安收容500多人,重庆收容400多人,一共是1000人左右。自然还有不少日军受伤被俘后,死于运输路上或者医院,被俘总数应该约2000人。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八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统计,自1937年9月八路军686团参谋长陈士榘捉住第一名日军俘虏后,至1945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共俘虏日军6213人。

    大家要注意,这是到1945年10月,而不是国民政府统计的1945年8月。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以后,有一些敌后据点的日军知道政府已经投降,选择像八路军、新四军投降以换取遣返回国,所以人数较多。

    比如1945年12月26日,新四军在与江苏高邮拒降日军的作战中,俘虏日军独立混成第九十旅团步兵第六二六大队大队长岩崎学,这次战斗共俘获891名日军。

    1945年12月31日,八路军在与山东禹城拒降日军的作战中,俘虏日军四十七师团步兵一三一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山谷悦二郎,这次战斗共俘获613名日军。


    同一个时间,国民政府俘虏了120多万人。



    实际上,八路军、新四军战时俘虏的战俘也是有限的。

    资料这么写:1941年5月,以教育日俘为目的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建立,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任校长。不久,晋西北等地陆续成立分校。至战争结束为止,先后有400多名日军战俘在延安学习;山东分校轮训日军俘虏200多人;华中分校曾有学员43人(日本学员31人、韩国学员12人)。

    俘虏总数人数大概是700多人。

    上面也说了,歼灭日军不太容易缴获军大衣,只有俘虏才比较可靠。但俘虏人数又不多,所以缴获的军大衣还是很有限的。



    自然,后来解放军却有不少日本军大衣,这主要是进入东北以后,苏联转交的日本关东军的军用物资,包括大量日军服装,尤其是防寒服装。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