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0-27 03:00:27 浏览量(来源:小齐

    [摘要]《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李云龙曾经说过一句话:岗村宁次的刀我弄不来,弄把佐官的刀,这不难办!李云龙为什么弄不来岗村宁次的...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李云龙曾经说过一句话:岗村宁次的刀我弄不来,弄把佐官的刀,这不难办!

    李云龙为什么弄不来岗村宁次的刀?因为岗村宁次是穿皮鞋的!

    抗日战争之前,日本曾大力发展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军事武装力量,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他们还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军事装备,成功造出了战舰和坦克等重型军事武器,实力大大提升,这才有了侵略扩张的野心。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使用的军靴名为昭和五式军靴,八路军称其为皮鞋。

    昭和五式军靴做工十分精良,用料很好,全都是上等牛皮制作出来的,相当结实,为了增加防水性,鞋面还采用了翻毛设计,在防水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暖效果。

    昭和五式军靴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防滑,战场上泥泞难走,不防滑肯定是不行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军又对昭和五式军靴进行了改进,在鞋底镶嵌36颗防滑钉,防滑效果非常好,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被八路军称之为“鬼子铁蹄”。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非常有钱,昭和五式军靴人手一双,所有人都穿大皮鞋,常年征战之后,日本的财政有些扛不住了,再加上国内丧失很多劳动力,经济发展也跟不上,总之就是一句话,缺钱!

    在战争时期,武器弹药肯定是不能少的,钱不够怎么办呢?克扣一点伙食费,从吃肉改为吃米饭,钱还是不够怎么办?那就从衣物方面偷工减料,用牛皮制造军靴开销太大,换成猪皮,牛皮鞋底太贵,换成橡胶鞋底,36颗防滑钉太多,减少到23颗……

    偷工减料之后,钱还是不够花,那就只能减产了,军靴只给精锐部队供应,普通士兵都换上胶鞋。

    划重点:在抗战中后期,能穿军靴(李云龙口中的皮鞋)的都是精锐部队!

    李云龙伏击日军观摩团,时间大约在1941年左右,当时,日军刚进行过几次大扫荡,独立团疲于应对,除了缺衣少食之外,弹药也少得可怜,平均每个人只有不到5发子弹。

    李云龙是一个不能受穷的人,绝不允许枪里面没有子弹,没有就去抢,在这种前提下,李云龙决定对日军进行一次偷袭,抢一些装备弹药回来。

    经过缜密的研究之后,李云龙将偷袭地点定在野狼谷,独立团所有人一起出发,全都趴在山头上等着,可当日军出现的时候,李云龙却发现了不对劲儿。

    普通的鬼子穿的都是胶鞋,而这些鬼子穿的却是皮鞋,也就是军靴,脚步整齐,嗒嗒作响,一看就是精锐部队。

    李云龙虽然厉害,但鬼子的精锐部队也不差,尤其是用来机动作战的精锐部队,枪法十分精湛,可以说是抬枪就有,是一群很难对付的家伙。

    李云龙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他不止一次说过,打的就是精锐,可见,他并不把鬼子精锐放在眼里,可是在打精锐之前,得先让独立团“吃饱”了才行,当时,独立团人手不足5发子弹,穷得叮当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云龙打仗虽然厉害,可没有子弹你让他怎么打仗?只能暂避锋芒。

    李云龙看似粗糙,其实内心谨慎,表面上大大咧咧,内心却算无遗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也正应了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赔本的买卖咱不干!

    日军的皮鞋虽然好,但也不能天天穿,否则就有暴露身份的可能!

    曾让李云龙无可奈何的岗村宁次,就曾因为皮鞋吃过一个大亏!

    1938年9月,武汉会战进入后期,日军在岗村宁次的指挥下,很快就占领了九江,之后,岗村宁次兵分两路,一路向西直扑武汉,一路南下企图占领南浔县。

    南浔县是铁路交通要道,一旦被占领,日军就能对武汉实施战略大包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兵力不足的薛岳只能不停调动兵力左右抵挡,可是在移动阻拦的过程中,原本完整的防御阵线就出现了一个20公里左右的空档。

    岗村宁次是一个老狐狸,发现这个空档之后,马上就命令106师团从中穿插而过,为了提高隐蔽性,还让部队换上国军的衣服,准备玩一招灯下黑。

    俗话说,再精明的老狐狸,也斗不过一个好猎手,岗村宁次的指挥虽然狡猾,但他却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换鞋,身上穿着国军的服装,脚上却穿着大皮鞋,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当时,国军的情况虽然好一点,但也只能穿上胶鞋而已,根本穿不了这么好的皮鞋,能穿好皮鞋的部队,肯定是鬼子的精锐。

    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被路过的演出队看到了,他们在战区中巡演,意外发现了鬼子的秘密,薛岳也是一个狠人,当天晚上就决定,一口吞掉整个鬼子师团。

    这一事件也从侧面证实了李云龙的判断,穿皮鞋的都是鬼子精锐,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不能贸然出手,赔本的买卖咱不干!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亮剑》里满满的都是军事知识,老兵能在战场上生存得更久,靠的就是作战经验丰富。李云龙从山下鬼子行军的鞋底上看出异常,情知绝不是虎亭据点驻防的日军,事出蹊跷必有妖,出于战场直觉立即命令打埋伏的一营撤退,这叫敏锐,但是已经撤不下来了。



    这里没有关东军什么事,华北日军为了给“战地观摩团”保驾护航,出动的是第四和第九混成旅团,都是日寇驻山西第一军的精锐野战部队,所谓“鞋底”不同,其实就是“军鞋”不同,李云龙这样的老兵虽然叫不出来日军军鞋的制式型号,但走路的区别还是比较门清的。

    二战日军士兵脚丫子上穿的有好几款军鞋,最常见的一种是“昭五式”军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鬼子皮鞋,跟昭五式军装一起定型于1930年。它的日本俗称叫“编上靴”,设计理念仿自19世纪的法国军队,用牛皮制造,用棉线缝合,显著特点是有5对未上漆的鞋带扣、36颗鞋掌钉。



    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物资短缺的弊端显露出来,“昭五式”牛皮军靴逐渐开始质量缩水,材料使用猪皮,后期型鞋底改为橡胶质,鞋带扣减少到3对,鞋钉减少到23颗。1941年又列装了“昭十六式”军靴,但质量更差,甚至连鞋钉都取消了。

    即便如此,对于日军普通士兵来说“昭五式”军靴仍然是宝贝,是长途行军和作战的必需品,并且领过一次之后不再配发,所以鬼子们对军靴非常爱护,没有作战任务时,在军营里都穿“分趾鞋”或“军用拖鞋”,甚至有穿自己从家乡带来的草鞋,因为日军士兵大部分都是农民。



    因此,当李云龙发现山下的鬼子走路脚底发硬时,便知道穿的是“昭五式”军靴的早期产品,什么意思呢?一定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鬼子”,也就是日军用来机动作战的精锐部队,这批37年来华的鬼子兵射击几乎做到了“抬枪就有”的地步,非常难以对付,跟这样的日军部队作战,八路军就算是占据地利,伤亡也一定小不了,赔本的买卖老李是不干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拥有“现役士兵”38万人,“预备役士兵”73万余人,“后备役”87万余人,“第一补充兵”158万人,“第二补充兵”90万人,这也是野战补充和扩编新部队的动员顺序。一般来说,现役除外,前两者都补进了野战精锐师团或独立旅团,后两者基本用于治安师团和守备部队,战斗力区别还是很大的。



    类似于虎亭据点的驻防鬼子,一定是三流守备部队,动员入伍时间较晚,穿的也是“昭五式”军靴的缩水版,橡胶鞋底,当然也是八路军最喜欢的作战对象,菜呗。李云龙故意安排队伍去征粮,钓的就是虎亭据点的小鱼小虾,没成想赶上了鬼子的大规模行动,咬钩的是一群“鲨鱼”。

    于是突然间独立团一营陷于日军纵深,四面全是鬼子,大白天撤退显然死路一条,于是李云龙决定继续在山上隐蔽待机。一夜苦等后,服部少将的“战地观摩团”来了,一条大肥鱼上钩。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