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栏目: 知识 日期:2022-10-26 23:00:20 浏览量(来源:小许

    [摘要]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狠?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孙膑却被庞涓弄得身体残疾,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靠装疯卖傻才得以苟活,师兄弟由...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孙膑却被庞涓弄得身体残疾,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靠装疯卖傻才得以苟活,师兄弟由此结下深仇大恨,孙膑隐忍很久才终于报了仇。其实说起孙膑对庞涓的复仇说不上有多狠,不过孙膑这场复仇绝对是杀人诛心的复仇。

    话说孙膑与庞涓本来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鬼谷子对他们俩是不偏不倚倾囊相授,但是孙膑家族血统太优秀了,他是春秋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代,人家祖辈就是军事家,自带遗传天赋,因此鬼谷子虽然对他们俩是倾囊相授,但是二人天赋有高低,孙膑的军事才智均胜庞涓一筹。

    后来庞涓下山出仕魏国,其实庞涓本人也很有才能,只是相对比孙膑略差一些,因此庞涓很快就得到了魏国国王魏惠王的礼遇和器重。

    魏国在庞涓的帮助之下对韩国、赵国、楚国、齐国屡战屡胜,庞涓也在魏国中地位越来越高,声望日隆。

    可是庞涓却十分担心,他担心的不是别人正是同门师兄弟孙膑。因为孙膑是齐国人,此时孙膑还没有下山,而孙膑如果下山很有可能会到齐国出仕,庞涓自己知道孙膑才能在自己之上,魏国与齐国敌对,如果孙膑出仕到齐国,那自己岂是孙膑对手,所以庞涓担心孙膑将来成为自己敌国的潜在对手,于是处心积虑想除掉孙膑。

    因此庞涓就想出了一条毒计,庞涓先是派人礼聘孙膑出山来魏国出仕,并承诺自己会在魏惠王面前引荐孙膑。

    孙膑不知道庞涓用的是计谋,他还很感谢庞涓肯把自己引荐给魏惠王施展才能,所以他欣欣然地跟随庞涓派来的人来到了魏国。

    当孙膑来到魏国之后受到了庞涓隆重且热情的接待,可是庞涓只是把他安置在居所,却没有急着带他去见魏惠王。

    孙膑并没有猜疑庞涓,而是安心地等待庞涓把他引荐给魏惠王,可是庞涓最终等来的不是魏惠王,而是魏国士兵。

    突然有一天一队魏国士兵包围了孙膑的居所,随即这群士兵闯入孙膑家中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以他是齐国派来的奸细为罪名将他抓了起来。

    虽然孙膑是齐国人,但他并没有在齐国出仕,因此他高呼冤枉,还要求面见庞涓将军,这些魏国士兵根本就毫不理睬他,直接将他带走。

    孙膑被带走的当天就被魏国士兵以奸细之罪施以黥面和膑足之刑,所谓黥面就是指在罪犯的脸上刻字,参考《水浒传》中不少梁山好汉的脸上不都受到了黥面之刑,而膑足则说法不一,有认为是斩掉罪犯的双脚,还有认为是剔除掉罪犯身上的膝盖骨,总之膑足之后人基本上就残了。

    其实孙膑所受的一切刑罚幕后指使者正是庞涓,他故意把孙膑诱骗到魏国任自己摆布,这时候孙膑已经被他弄成残废,自然也就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了。

    孙膑受刑之后,庞涓还假惺惺地去探望他,表示自己一定要为他伸张公道,实际上他就是在骗孙膑,他走之后还刻意交代看押孙膑的士兵,叮嘱他们要对孙膑用重刑,他打算在监狱中把孙膑折磨致死。

    后来庞涓身边一个侍者心地善良,他知道整个事情的真相,于是他偷偷把整件事的真相告诉了孙膑,这样孙膑才知道自己的一切苦难折磨全都是拜庞涓所赐。

    不过知道真相也没用,孙膑当时也没有能力对抗庞涓,而且庞涓已经命人要将孙膑置于死地了,因此机智的孙膑为了求生,他假装出一幅不堪折磨被逼疯的样子。

    从此之后孙膑开始装疯卖傻,整天疯疯癫癫,又哭又笑的,吃饭时更是故意把饭整脏了再吃,孙膑如此疯癫的情况自然会有人报告给庞涓。

    庞涓就又来探望孙膑,多疑的庞涓也怕孙膑装疯卖傻,因此他并没有直接相信孙膑,而是命人把孙膑关进猪圈中,再继续看看孙膑是真疯还是假疯。

    就这样为了活命,孙膑在猪圈中整日装疯卖傻,然后不再吃饭,而是故意和猪抢猪食吃,庞涓见孙膑如此终于相信他是真疯了,于是庞涓放松了对孙膑的监管,将他扔在猪圈里任由他自生自灭。

    既然孙膑是装疯卖傻,他当然时刻留心着时事,准备寻找机会逃出魏国。齐国和魏国后来议和,齐国派使者出使魏国议和,这个信息就被孙膑得知了,孙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逃到齐国去。

    深夜里孙膑一路爬着来到了齐国使者居所,在见到齐国使者后,孙膑把自己的遭遇告诉给了齐国使者,而齐国使者也比较同情孙膑,再加上孙膑谈吐不凡,于是同意帮助孙膑逃到齐国,为齐国效力。

    齐国使者在离开魏国时,偷偷把看管松懈的孙膑藏到了马车中,然后轻松地逃出了魏国,把孙膑运回到了齐国。

    孙膑回到齐国后,受齐国使者推荐,他结识了齐国贵族田忌,两人交谈之下,田忌认为孙膑谈吐不凡,于是将他收为门客。

    不过田忌门下的门客成百上千,身体残疾的孙膑并不受重视,可是孙膑却没有灰心,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膑字,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对庞涓的仇恨,为了报仇,孙膑就必须出人头地,掌控齐国大权。

    而在当时想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受到贵族的重视,因此孙膑一直在寻找机会,准备在田忌面前表现自己。

    终于机会来了,那就是著名的成语“田忌赛马”,当时田忌与齐国的齐威王经常赛马,两人的马匹明明都很不错,但是田忌却总是输,因此田忌很不甘心。

    这时候孙膑就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他建议田忌以下对上,以上对中,以中对下,这样按照赛马的三局两胜规则,那么田忌就稳赢了。

    果然田忌按照孙膑的建议大胜齐威王,由此孙膑获得田忌的重视,不仅获得田忌的重视,他还被田忌引荐给了齐威王,孙膑用生平的才能获得了齐威王重视。

    孙膑得到了齐威王和田忌的重视,接下来就只差一个机会和魏国开战就可以在战场上找庞涓复仇了,很快魏国就给了孙膑的机会。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大将率兵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援,于是齐威王就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救援赵国。

    庞涓围困邯郸不久就攻破了邯郸城,田忌闻讯之后就打算率兵夺回邯郸,孙膑却阻止了田忌对邯郸用兵的想法,孙膑认为庞涓率大军围困邯郸,必定魏国的都城大梁(现今河南开封)兵力空虚,不如直接围攻大梁,这样庞涓就不得不从邯郸撤兵,这也就是兵法中的围魏救赵。

    果然庞涓听闻齐国军队围攻大梁大吃一惊,立刻从邯郸撤军回援大梁,当然孙膑并没有真的带着齐国军队去围攻大梁,他让田忌分兵带小股部队围攻大梁,而他本人则带着主力部队在邯郸到大梁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伏兵,对庞涓的军队进行伏击。这也就是后来兵法中围点打援最早的雏形。

    桂陵之战中孙膑的伏兵犹如神兵天降,打得庞涓的军队全军覆没,并且孙膑成功活捉了庞涓。不过这一战齐国对魏国却没有造成太大打击,田忌的部队被魏惠王击退,孙膑和田忌见好就收,捉住庞涓就撤退了。

    由于当时齐国国力不如魏国,齐国不敢真的与魏国开战,因此两国暂时议和,既然议和那么作为俘虏的庞涓自然要被释放,不过孙膑在释放庞涓前却狠狠地羞辱了他,嘲讽庞涓败在自己这个残疾人之手上。

    虽然最后庞涓被释放回魏国,但是庞涓败给了腿脚残疾的孙膑是不争的事实,早已传遍了魏国,这也使得庞涓在魏国声望大降,之前魏国一些嫉妒庞涓和他的政敌也都纷纷站出来以此羞辱他,可以说桂陵之战孙膑虽然没有杀掉庞涓,但是却让庞涓生不如死,受到了羞辱。

    时间可以抹平一切伤痛,十年之后,魏国攻打韩国,派出了魏国的贵族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副将联手去攻打韩国,而韩国是当时的小国,根本抵御不住魏国的进攻,因此韩昭侯只得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再次派出田忌和孙膑组合率军去支援韩国,这回孙膑又继续采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他又让田忌去佯攻魏国都城大梁,而孙膑又准备在庞涓回援途中设下伏兵伏击他。

    这回庞涓也学聪明了,他当然害怕再中了孙膑围魏救赵之计,因此他给主将太子申提出建议,让太子申吸取他上次的教训,不要着急行军,谨慎行军,把情况搞明白再行军。

    孙膑当然知道庞涓不可能接连两次中围魏救赵的计策,因此孙膑在围魏救赵和围点打援的战术之后,又布置了诱敌之计。

    由于当时齐国人比较厌倦战争,因此在战场上经常出现齐国士兵逃跑现象,这是当时战国各国都知道的事情,于是孙膑就利用齐国士兵的这一特性设计出了减灶诱敌之策。

    都知道行军打仗需要做饭,而当时打仗做饭时需要埋灶,行军打仗的人都懂得通过观察敌人军队埋灶的数量推测敌军人数。

    孙膑就是利用了这些,他故意命炊事兵每天逐步减少埋灶数量,然后留下这些痕迹故意让庞涓沿途看到,庞涓眼看着孙膑的士兵从第一天的十万灶到第三天仅剩三万灶,庞涓很高兴,他认为齐国军队出现了大批逃兵问题。

    于是庞涓建议太子申率步兵殿后,自己亲率骑兵沿途追击孙膑。因此庞涓最后就带着精锐的骑兵轻骑追击孙膑。

    这头孙膑也一直密切关注庞涓的动向,他得知庞涓率兵追击之后,就知道庞涓又中计了,于是孙膑在庞涓的必经之地马陵设下伏兵,准备伏击庞涓。

    孙膑掐准了庞涓追击的必经之路,在必经之路的一条小路上设下了伏兵,孙膑在这条小路两旁山上埋伏了一万名弓弩手,孙膑与这些弓弩手约定只要见到火光就万箭齐发,然后孙膑又命人故作玄虚,把一颗大树砍掉树皮,在上面用白色颜料写上“庞涓毙命于此树之下”的文字。

    后来庞涓夜晚行军到这条小路时,他果然善于观察地形,就看到了树上的白色文字,于是庞涓命人点火照明查看到底写的是什么字,结果火光一亮,庞涓看到了这个字就知道自己又中计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道路两旁万箭齐发,魏国士兵立刻就被射成了筛子。

    庞涓本人也身中数箭,这时候庞涓知道自己再次中了孙膑的计策,而且自己这一次也难逃生天,与其再次被活捉受到孙膑的羞辱,不如毙命于此,因此庞涓决定拔剑自刎,临死前庞涓还不服孙膑,仰天高喊:“遂成竖子之名!”

    在《史记》中记载为: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这场战争被称之为“马陵之战”,庞涓败亡之后,田忌从大梁撤兵与孙膑会合大败太子申,并将其活捉,并大破魏国主力部队,经此一役魏国彻底被齐国打得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霸主之位,齐国开始强大并取代魏国成为霸主。

    庞涓自刎后由于他常年替魏国征伐韩国和赵国,因此引起两国公愤,韩国和赵国分割了庞涓的尸体,不过庞涓的脑袋却被孙膑保存下来,孙膑念在与庞涓同门一场,为他大哭一场,并将庞涓的脑袋安葬在了现今山东淄博一带。

    孙膑和田忌后来都受到了齐威王猜忌,田忌逃出齐国跑到了楚国,而孙膑在报了庞涓陷害之仇后已别无所求,于是主动辞官归隐,孙膑晚年则撰写了《孙膑兵法》,成为后世著名的军事思想教材。

    至此庞涓与孙膑的恩恩怨怨就彻底结束,孙膑对于向庞涓的复仇可以说是坚韧且有毅力,更是杀人诛心,先是羞辱庞涓,摧毁了他的形象和威望,然后第二次彻底激得他自尽,这个仇也算是报的很彻底了。

    这一切也都是命,如果庞涓不是嫉贤妒能,陷害孙膑,何必会遭到后面如此悲惨的结局。当然这场师兄弟斗法也非常精彩,还为后世贡献了两大优秀的军事战术——围魏救赵和围点打援。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当时,一个被剜去膝盖骨、脸上刺字的疯子,正蓬头垢面的在猪圈里面,大把地往嘴里塞猪粪,边吃还边大声傻笑。

    外面的人观看一会儿后,满意地离开了,而这个疯子的动作却并没有停下来,依旧继续在猪圈里大快朵颐,直到夜深人静,他才昏睡过去……

    不过,借着昏暗的月光,我们却在这个疯子的眼角,看到一滴眼泪从中滑下……这个疯子就是孙膑,此时他正在假装昏睡。

    他的脑中拼命回顾着,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心里盘算着,大概还需要多久,庞涓才能彻底放下戒心,给自己的逃跑创造机会。那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使自己陷入如此凄惨的境地呢?

    孙膑是战国中期的齐国人,他是孙武的后代,孙武就是写《孙子兵法》的“兵家至圣”,有这么一位优秀的老祖宗,孙膑的骨子里自然流淌着兵法的基因。

    加上师从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所以孙膑的军事才能进步得非常快,也恰恰是在鬼谷子这里,孙膑认识了师弟庞涓。

    这个庞涓同样天资聪颖,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但却无法与孙膑相比,每一次在兵法上的推演,庞涓都会输给孙膑。

    天生善妒的庞涓,虽然表面上与孙膑称兄道弟,但内心深处早已对孙膑恨之入骨,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庞涓前往魏国出仕。

    由于才华出众,庞涓很快就深得魏惠王信任,并让庞涓担任将军,此时魏国上下,对庞涓的威名,无人不知,庞涓也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本来应该高兴的庞涓,此时却睡不着觉了,因为师兄孙膑还没有出山,庞涓深知孙膑的本领,只要孙膑出山,成就一定会在自己之上。

    如果孙膑来魏国,那今天属于自己的所有荣光,都会被孙膑抢走,如果孙膑去其他国家,自己又容易与孙膑在战场上相见,那时候自己根本不是孙膑的对手。

    庞涓非常纠结,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孙膑早晚都会下山,并且孙膑跟鬼谷子学习的时间还比自己长,那自己就更不是孙膑的对手了。

    于是,庞涓就想到了一个毒计,他派人给孙膑带了一封信,信中假意邀请孙膑前来魏国出仕,并谎称魏惠王已经答应让孙膑担任大将军了。

    可实际上,庞涓压根就没把这件事情告诉魏惠王,他只是想把孙膑骗到魏国,然后再想办法陷害孙膑,彻底将孙膑除去。

    接到信的孙膑不知是计,只当师弟庞涓非常讲究,于是孙膑就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兴冲冲地来到魏国,当孙膑到达魏国后,庞涓立即盛情款待起孙膑。

    孙膑虽然没有见到魏惠王,但转念一想,有可能是师弟觉得自己舟车劳顿,想让自己好好休息,等机会合适了再把自己引荐给魏惠王,所以就放心的在庞涓这里住了下来。

    可过了没几天,突然有一队士兵闯入孙膑的房间,不由分说的就将孙膑绑了起来,同时宣布了孙膑私通齐国,意图谋害魏惠王的罪名。

    这可把孙膑吓懵了,连忙高声呼喊庞涓求救,可这些士兵不由分说的,立即对孙膑实施了膑足、黥脸之刑,把孙膑的双脚砍了下来(又说被剜去了膝盖骨),并在孙膑脸上刺了字。

    孙膑疼得死去活来,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直到此时庞涓才姗姗来迟,假惺惺地质问孙膑为什么要私通齐国,根本不管孙膑的伤势。

    孙膑此时也完全明白了,一切都是庞涓的陷害,是庞涓在魏惠王那里诬告了自己,否则别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来到魏国,更没有理由陷害自己。

    但对庞涓恨归恨,孙膑知道自己只有想办法脱身,才能得以活命,以后才有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并没拆穿庞涓,而是向庞涓求助,希望庞涓能在魏惠王那里帮自己说好话。

    庞涓当然不会帮孙膑说好话,只是简单地安抚几句后,就命人把孙膑严加看管起来,随后就离开了,此时的庞涓异常兴奋,既然孙膑已经变成了残废,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与自己抗衡了。

    并且由于多年来对孙膑的嫉妒,所以庞涓并没有直接杀死孙膑,在庞涓看来,每天都让孙膑受尽折磨,才能解除他的心头恶气。

    于是,庞涓吩咐手下,每天都要对孙膑进行严刑拷打,想让孙膑受尽折磨而死,此时的孙膑,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反而逐渐冷静下来,想着如何应对。

    最终,孙膑决定装疯卖傻,于是在一次次严刑拷打之后,孙膑就开始疯疯癫癫的胡言乱语起来,他把送来的食物扔在地上,一会哭一会笑,每天都闹个不停。

    庞涓的手下,在观察孙膑一段时间后,就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庞涓,生性多疑的庞涓,并没有完全相信孙膑疯了,他就吩咐手下,将孙膑扔到猪圈中进行试探。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画面,孙膑为了让庞涓相信自己疯了,每天都吃猪粪喝泔水,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就这样,庞涓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终于确定孙膑真疯了,就放松了警惕,把孙膑留在猪圈中,打算让孙膑在猪圈里自生自灭。

    可此时的孙膑却异常清醒,他虽然每天都装疯卖傻,但一直注意魏国的动态,时刻听着外面士兵的谈话,终于有一天他得到消息,齐国的一名使臣来到了魏国。

    孙膑知道机会来了,他白天依旧在猪圈里装疯卖傻,等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孙膑就悄悄离开猪圈,来到使臣的住处。

    大半夜突然出现一个蓬头垢面的残废疯子,着实把齐国使臣吓了一跳,刚想喊人,就被孙膑拦了下来,随后孙膑快速地将自己的遭遇,跟这名使臣讲了一遍,并表示自己想回到齐国,为齐国效力。

    这名使臣见孙膑的言行举止非常特别,就相信了孙膑的话,并与孙膑约定,待自己离开魏国时,将孙膑藏入自己的车中,将孙膑带回齐国。

    就这样孙膑终于逃离了庞涓的魔爪,跟随齐国使臣来到了齐国,并想办法见到了齐国将领田忌,田忌在与孙膑交流后,觉得孙膑是个人才,就把他留在府中做事。

    可孙膑毕竟是个残疾人,并没有真的获得田忌重视,孙膑知道要想找庞涓复仇,必须要掌控权力,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让自己出名。

    恰好当时的人们,喜欢赛马赌注,而田忌更是经常与人赛马,不过总是输多赢少,孙膑通过观察研究后,就给田忌出了主意。

    孙膑让田忌用上等马与对方中等马比赛,用中等马与对方下等马比赛,最后用下等马与对方上等马比赛,果然按照孙膑的主意,田忌赢了很多钱,这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

    赢了钱兴高采烈的田忌,觉得孙膑是个人才,就把孙膑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在见到孙膑后,看孙膑是个残疾人,并没有对他多重视。

    不过孙膑善于把握时机,他知道如果这一次错过了,那自己想再翻盘就很难了,于是孙膑连忙把自己的所学,向齐威王展示起来。

    齐威王一听,孙膑确实是个人才,就封孙膑为军师,得到齐威王的重视后,孙膑就开始了他的军师生涯。

    时间来到公元前354年,当时的赵国攻打卫国,并夺取了卫国的部分土地,由于卫国与魏国是盟国,所以魏国就派庞涓带兵攻打赵国。

    庞涓领命后,立即率军奇袭赵国都城邯郸,很快就将邯郸包围了,走投无路的赵国,就向齐国和楚国求助,齐威王接到赵国的求助后,经过讨论就决定派孙膑率军帮助赵国。

    孙膑接到命令后,立即对齐威王说,自己是个残疾人,不适合带兵打仗,孙膑建议由田忌带兵,自己作为军师协助田忌,齐威王经过考虑同意了孙膑的建议。

    随后,孙膑和田忌就带兵出发了,田忌的想法是,快速行军抵达邯郸,以解赵国危机,不过孙膑却建议,应该趁魏国国力空虚的时候,来个“围魏救赵”。

    这样,一来避免了齐国军队的长途奔袭,二来又可以让庞涓不得不回撤大军保卫魏国,就可以使魏军陷入长途跋涉的奔袭之中,不但解了赵国的困局,还更容易击败魏军。

    田忌听了孙膑的想法后,立即按照孙膑的思路,率领大军攻打魏国,此时的庞涓好不容易才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得知了齐军大兵压境的消息。

    于是,庞涓连忙率军回国抵抗齐军,可是孙膑只是佯攻魏国,将大军秘密部署在庞涓的必经之路桂陵,等庞涓到达桂陵之后,立即将庞涓的魏军彻底包围起来。

    经过长途奔袭的魏军,此时早已疲惫不堪,很快就被齐军打败了,并且主帅庞涓,也被孙膑成功活捉,但这一次孙膑并没有杀了庞涓。

    因为庞涓陷害自己的事情,只有他俩知道,如果自己贸然杀了已经投降的师弟,有损自己的威名,并且孙膑的复仇,是想杀人诛心,不想让庞涓就这么轻易死去。

    所以庞涓最后又被放回到魏国,可回到魏国的庞涓,面对的都是冷嘲热讽,内心尽是屈辱,每天过得都不如意,还经常做噩梦,可谓受尽了精神折磨。

    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年,时间来到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没有办法,只能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齐威王同样派出了孙膑和田忌救援韩国。

    孙膑再次采用了之前“围魏救赵”的计策,又将矛头指向魏国,没有办法的庞涓,只能再次率军回国,不过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这回庞涓要谨慎很多,并不轻易冒进。

    孙膑为了让庞涓上钩,就又开始了表演,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时候行军打仗,要挖坑埋灶做饭,于是孙膑就采取了“减灶”的方法,引诱庞涓。

    所谓“减灶”就是,第一天让士兵挖了供10万兵马吃饭的灶,第二天挖了供5万兵马吃饭的灶,第三天仅挖了供3万兵马吃饭的灶。

    庞涓在获知了这一情况后,不知是计,反而很高兴地认为,齐军已经溃散而逃,只剩下很少的军队,于是庞涓就传令,步兵和重要物资,在后面正常行进。

    他则带着轻骑兵快速追赶齐军,当孙膑得知庞涓上钩后,立即让齐军在马陵附近设伏,因为那里山势险要,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是最适合伏击的位置。

    于是,齐军在孙膑的安排下,砍伐大量树木,将小道堵死,并在旁边挑选了一颗粗壮的大树,将树皮扒下后,在上面写下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

    同时,孙膑吩咐,只要那颗大树附近出现火光,埋伏在附近的所有弓箭手,立即万箭齐发,将魏军射死。

    到了晚上的时候,庞涓率军来到了堵死的小路附近,很快士兵就发下了写在大树上的几个字,庞涓连忙命人点亮火把,并凑到跟前去查看那几个字。

    当庞涓看清了那几个字后,心中大骇,知道己方中计了,连忙命令手下撤军,但为时已晚,埋伏在附近的齐军弓箭手万箭齐发,将庞涓和大量魏军射死在那里。

    当然了,也有一种说法,说庞涓只是身受重伤,但心知败局已定,不想再次被孙膑俘虏,就拔剑自杀了,反正不管怎么说,庞涓死在了这场战役之中。

    随后,孙膑命齐军乘胜追击,斩杀魏军兵马无数,最终使魏国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孙膑也终于报了当年的仇。

    所以说,孙膑的复仇之路,应了那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并且孙膑杀人诛心,彻彻底底的将庞涓所有荣华富贵都夺走了,不可谓不狠,但庞涓也算是咎由自取。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