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时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据历史记载,古代黄河流域曾经出现过多座铁索桥,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的“洛阳铁牛”。传说中,...
古时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
据历史记载,古代黄河流域曾经出现过多座铁索桥,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的“洛阳铁牛”。传说中,这些铁牛是由唐朝时期的名将李靖所铸造,用于支撑铁索桥的重量。

那么为什么选择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呢?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忠诚、勇敢、坚毅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牛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和伙伴。因此,选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劳动和奋斗精神的崇尚。
此外,铁牛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起到稳定桥梁的作用。铁牛的身体比较庞大,可以分散铁索桥的重量,使其更加稳固。因此,选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也是出于实用考虑。
综上所述,选用铁牛作为支撑铁索桥的动物,是出于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实用考虑。铁牛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
古时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
20世纪40年代,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船只行经此处时,经常被硬物刮伤船底。令行船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硬物竟然是一头“牛”的牛角。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水底不只有“牛”,还有“人”。直到1989年,浸入水中达一千多年后,开元铁牛,也就是黄河大铁牛终于重见天日。
发现铁牛的位置是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就位于此处。浸入水底的共有四尊铁牛,每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经过考古学家考证,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据史料称,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元末桥毁,久置不用,之后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为什么固定桥索的是黄河大铁牛,而不是其它动物?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