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高清),关于《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高清)》的内容介绍。地球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大约在5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
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高清),关于《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地球生物大毁灭图片高清)》的内容介绍。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大约在5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大约在5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栖生物,引起灭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马射电暴。
在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之前,地球生物曾经迎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在短短2千万年-2.5万年的时间里,也就是不到地球生命发展史1%的时间里,迅速出现了90%以上的动物门类。
在此之后,地球环境变得温暖且稳定,海洋比如今要高100多米,使得奥陶纪时期有许多浅海可以供生物生存。
虽然当时地球上已经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生命,但如果你穿越到此时的地球,站在陆地上你将寻觅不到任何生物的踪迹,这是因为此时所有的生命都在海洋中。
然而在大约5亿多年前,地球生物开始大量灭绝。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一个比较主流的假说:伽马射电暴。
距离地球6000万光年外有一颗恒星爆炸了形成了一个超新星,而在此时它的两极发生了巨大的能量束也就是伽马射电暴,不幸的是它刚好击中了地球。
伽马射电暴一共持续了10秒钟,但在这10秒中产生的能量包含了10个太阳的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分子发生变性,其中有30%的臭氧层被伽马射电暴带走,导致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
而在奥陶纪时期,大量的生物生活在浅海,紫外线能够直接穿越大气与海水照射到这里,使得大量对环境敏感的浮游生物死亡。而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的基石,浮游生物的死亡也导致了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灭绝。
泥盆纪生物大灭绝
3.8亿年前,地球正处于泥盆纪晚期,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生物遭受重创;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多次小行星撞击以及火山喷发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泥盆纪晚期,植物已经走向陆地,不过当时还没有出现食草动物,所以此时植物几乎处于没有任何天敌的状态,只要环境条件合适,它们就能够大量生长。而植物的生长又导致地球上的碳-氧循环遭受破坏,由于没有足够的生物消耗氧气,导致地球上的氧气含量不断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地球温度下降,许多无法适应寒冷的生物因此而灭绝。
除此之外,地球在这个时期还遭受了多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虽然这些小行星撞击事件没有像6500万年前一样威力巨大,但这个时期经历的次数多,而每一次都引起少量生物灭绝,但合在一起就引起了地球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大约在2.5亿年前,地球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超过95%的生物物种在这个时期灭绝消失,而导致这次超大规模生物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地幔柱喷发。
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炙热的地核,而地核之上又是熔融状态下的地幔层,地幔层的物质粘稠且具有流动性。而且,下地幔层的温度较高,而上地幔层的温度较低,上下温度不一致导致了地幔层内部会发生热对流事件。地幔层的物质在热对流作用下缓慢地流动,而这也导致地幔层上方的地壳发生移动,这就是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
在二叠纪晚期时,所有的陆地因为板块运动都挤压在了一起,形成了盘古超大陆。但与此同时,火山运动以及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导致陆地再次分离。导致此次盘古超大陆分离的主要元凶就是:超级地幔柱的喷发。
超级火山的爆发只是导致生物灭绝的前因,超级火山爆发之后引起的气候剧变才是导致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由于当时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植物,而且植物数量非常多,所以火山在爆发时,携带高热量的火山碎屑点燃了整片森林,使地球温度升高。
而且,火山喷发时还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硫进入空气,当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分结合时,就会形成酸雨,酸雨改变了地球土壤以及河流、海洋中的成分,使得大量生物灭绝。
除此之外,火山灰还会进入空中遮挡太阳,使地球上长达几十年没有太阳的照射,而这也会导致生物大量灭绝。
种种因素的累加,导致了大量生物灭绝,但仍旧有幸存的生物逃过了大灭绝,继续演化。
三叠纪生物大灭绝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又迎来了一次生物大灭绝三叠纪生物大灭绝,此次导致了76%的生物灭绝,但也因此把恐龙推向了地球霸主之位。
我们知道,在二叠纪时期地球形成了超级盘古大陆,而盘古大陆的形成使得荒漠干旱地区增多,这使得更为保水的羊膜生物开始繁盛。其中就包括恐龙的祖先:蜥形纲和哺乳动物的祖先合弓纲。但由于卡尼期洪积事件,也就是在当时下了一场持续200万年的大雨,使得恐龙开始崛起。在三叠纪开始之前,恐龙化石只有5%,但三叠纪结束之后恐龙的化石达到了90%以上。
然而其他生物就没那么幸运了,大约在2.35亿年前,在现如今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有一个地方叫做兰格利亚, 这里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史称:兰格利亚火山喷发。
和其他火山喷发不同的是,这次火山陆陆续续喷发了500多万年,向地球喷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碳又导致当地温度升高,使得海洋中的甲烷被释放到大气层中。
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强劲20倍的温室气体,这也导致了当时地球全球温度上升了4-7摄氏度。
正是因为这次高温事件,导致了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发生。但也导致地球海洋酸化以及火山灰阻碍太阳光线的进入,使得地球又重现二叠纪一般的生物大灭绝。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
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恐龙大灭绝,在这次事件后龙族一蹶不振,而兽族开始繁盛了起来。
导致恐龙大灭绝的原因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地球。在当时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引发地球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和二叠纪、三叠纪一样,火山爆发又会导致地球温度下降,海水酸化,以至于大量生物死亡。但仍有极少部分的生物逃脱了生物灭绝,并且在之后的日子再次繁盛了起来。
经过了5次生物大灭绝之后,属于哺乳动物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地球发展至今有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哪五次?
全球人口正在激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全人类的未来,控制人口增长是必要的。北极熊、大象、老虎和大熊猫等大型动物濒临灭绝。倡导环保,减少对自然的污染,禁止乱杀滥砍,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总之,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生物学家认为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冷;泥盆世全球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二叠纪末3次2.5亿年前,地球经历了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晚三叠世四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与超级火山爆发有关;五次白垩纪生物灭绝和小行星撞击发生在6500万年前。
自地球生命以来,已经发生了五次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科学家推测,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突变,导致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3.6亿年前的泥盆纪,海洋生物损失惨重;第三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给了恐龙发展繁衍的机会。第四次大规模灭绝发生在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大量爬行动物遭受重大损失;最后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是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科学家们就此事提出了假说:第一,他们认为太阳中有一颗伴星,名字叫涅墨西斯,会定期返回近日点,但涅墨西斯可能会扰乱太阳系最外层的长周期彗星,导致大量低语声进入太阳系内部,地球上可能会迎来各种大小的小行星或其他天体碎片。这个假想的太阳伴星每2600万年就会返回近日点,这可能会导致地球上的灭绝事件,但2600万年的间隔与地球上的许多灭绝事件并不一致。
地球上发生的灭绝事件主要是由气候和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天体撞击引起的。恐龙在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灭绝了。但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的发展肆意扩张,侵占了许多其他动物的自然资源,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所以说到底,人类因素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最大。
3亿多年前地球的灭绝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的第四大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泥盆纪的晚期,对于此次灭绝事件古生物界一直众说纷纭,其中全球变冷和海底火山喷发以及小行星撞击都列入了可能的选项内!
但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教授Brian Fields领导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可能是一颗超新星爆发导致了此次毁灭事件!
第四大灭绝事件: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
地球上总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6千6百万年前)。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都灭绝了,导致此次灭绝的比较大的可能是西伯利亚地盾火山的喷发,这座火山直接连接地幔热柱,源源不断喷发出来的岩浆覆盖了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面积的区域,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大幅改变了地球环境导致生物灭绝!
泥盆纪后期生物大灭绝尽管只排在了第四次,但此次灭绝时间持续非常久,跨度达到了2000万年,而且期间穿插多次生物灭绝事件,而且此次生物灭绝中海洋生物占了大多数,大约有19%的科、50%的属灭绝!
科学家认为此次灭绝事件是水系富营养化,导致海底缺氧,大气循环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洋植物固化,导致地球冷化,而泥盆纪的成煤期则加剧了这个过程!
泥盆纪时期的古陆
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教授Brian Fields领导的研究小组则发现了另一个灭绝的可能,他们在泥盆纪-石炭纪的界线中找到了大量植物的植物孢子,Brian Fields从这些植物孢子形态中发现,似乎有被大剂量的紫外线所辐
这表明地球大气层中保护生物不被波长比较短的紫外线灼伤的臭氧层,曾被大规模破坏!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全球变暖也能破坏臭氧层,但Brian Fields认为,可能是距离地球65光年外的一颗或者多颗超新星爆发,导致了地球臭氧层的消失!
超新星爆发那么远,怎么也会导致生物灭绝?
超新星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一个阶段,大于8-10太阳质量的恒星大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恒星最终会发展成中子星和黑洞,之后默默无闻!但超新星却是一件几乎整个宇宙都能知道的大事件!
因为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释放能量,比太阳整个寿命中所辐射的能量还要大,所以在超新星爆发期间,附近几十光年内的天体都会被超新星的过量辐射所照射,而且持续时间可能高达数周!一般认为一颗30光年内爆发的超新星爆发会导致地球上生物大规模灭绝!
假如超新星爆发时自转轴对着地球的话,这个距离可以扩大到十倍以上,因为超新星爆发时会有大量的伽马射线从两极向外辐射,就像激光手电筒一样,直接被聚焦照射,那个威力就会成百倍的增加!
伽马射线破坏地球臭氧层
伽马射线会到达地球大气高层,使臭氧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碰撞结合成一氧化二氮,也就是俗称的笑气,它的密度是1.977kg/m3,比空气的1.293kg/m3要重一些,因此它将落到地面,臭氧消失殆尽后,地球表面将失去保护,紫外线将长驱直入!
另外高能伽马射线也能到达地表,对于这些原因会导致生物灭绝是肯定的,只要规模足够大即可!但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教授Brian Fields要将其归结为超新星爆发,那必须还要另一个证据,那就是3.59亿年前在65光年外爆发的那个恒星的残骸,不是中子星就是黑洞!
地球上发生过五次大灭绝,都有哪五次?
我们知道,生物的分类为界、门、纲、目、科、族、属、种。智人的分类就是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族、人属、智人种。
生物大灭绝并不是指一个物种灭绝,而是整个科、目、纲的生物全部都灭绝。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恐龙大灭绝,就属于整个目被灭绝。事实上在恐龙时代不仅恐龙被灭绝,还有其他目的生物也灭绝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概6200万年一次。历史上地球曾经出现过5次生物大灭绝,也就是说,地球上曾经存在着6代霸主,但前五个霸主都因为生物灭绝退出了舞台。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5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大灭绝
在地球40亿岁时,也就是距今4.4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把这一次大灭绝称之为:奥陶纪大灭绝。
我们知道,早期的地球由于臭氧层还未形成,因此太阳的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线带有辐射,大量的辐射会造成生命无法诞生。
因此,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热泉口附近,这是因为深度海水可以隔绝紫外线,热泉可以保证能量来源。
而在奥陶纪时,生命还离不开海水, 因此地球上的生命都是海洋生物(有极个别生物已经上岸,但陆地之于奥陶纪生命来说,相当于沙漠之于人类)
在这个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异常繁荣,可以说无脊椎动物就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
但是好景不长,“第一代霸主“还没统一陆地,就被全球变冷的气温给灭绝了85%,其他幸存生物继续在地球上生存。
关于全球变冷,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地球温度从来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周期,比如:大冰期和间冰期。
在大冰期期间,全球气温变冷,海洋被冰封,整个地球像是被冻住了一样。直到间冰期气温才会上升,温度适宜人类生存。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冰期每个1.5亿年会出现一次,在两个大冰期之间就是间冰期,目前我们就生活在间冰期。
而奥陶纪很不幸,就是大冰期。科学家发现,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冰河时期出现。时至今日,奥陶纪大冰期的痕迹还可以在撒哈拉沙漠中找到。气温剧烈变化,海水大面积冰封,因此引起了第一次地球生物大灭绝。
第二次大灭绝
在地球41.45亿岁时,也就是距今3.6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泥盆纪晚期。这一次地球的霸主是鱼类。相比于奥陶纪时代,在泥盆纪时代生物演化的更复杂一些,两栖动物和脊椎动物开始出现,植物也开始走向陆地。但全球数量最多的,还属于各种各样的鱼类,因此 从数量上来看,鱼类是地球上第二代霸主。
和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一样,在泥盆纪时代,生物灭绝了近65%,不过这个时期海洋生物灭绝的比例比陆生生物灭绝的比例要高很多。这主要和泥盆纪的灭绝原因有关。
在泥盆纪时代,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并不是如今的版图,而是如下图。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300亿立方千米被称为“超级地幔柱”的岩浆,脱离了地核,于是,超大质量火山爆发。大量高温气体融入海水,造成海水沸腾,直接杀死一批生物。不仅如此,岩浆还使海水酸化,导致环境剧烈变化,很多不适应的生物又被淘汰了一批。
岩浆喷射出的大量有毒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给泥盆纪时代的生物带来了大量的灾难。超级岩浆爆发带来的影响非常非常深远,直到爆发200万年后地球生命才从阴影中走出来,微生物才开始大量繁殖。
第三次大灭绝
在地球42.5亿岁时,距今2.5亿年前,地球迎来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这一次又被称为二叠纪大灭绝,超过96%的物种都在这一次消失了,比如:著名的三叶虫。
关于这一次的生物大灭绝,科学家有很多解释,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是大陆漂移说和自然灾害说。和泥盆纪时代一样,二叠纪时代的世界大陆和海洋也不是现在的模样,但不同的是,这个时期地质活动比较活跃,各个板块之间的运动相对加速。
我们知道,板块活动会引起火山和地震的爆发,比如:我们现在的地震带和火山带就是位于各大板块连接之间。
而二叠纪地质活动比较活跃,这也意味着火山和地震爆发的比较频繁,对生物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打击。
另一方面,在二叠纪时代还发生过海平面下降,导致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的灾难。还有,由于海平面下降,因此有些地方海底会暴露在陆地上,海底的有机物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此消耗了地球大量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造成温度上升。现在地层中还存在着大量富含有机物的页岩就是支撑这一假说的证据。
因此,关于这个时期的生物灭绝,主流说法是大陆漂移说和自然灾害说。而这次的物种大灭绝也是几次物种大灭绝当中最严重的一次。
第四次大灭绝
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时期也发生了一次生物大灭绝,这一次共有76%的物种消失殆尽。这一次的地球霸主为“爬行动物”。
和前几次相比,这一次生物大灭绝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但灭绝的原因似乎与缺氧有关,具体还需要等待科学家研究才可以解答。
第五次大灭绝
白垩纪末期恐龙大灭绝。这一次生物大灭绝我们比较熟悉,因为恐龙是上一代的地球霸主,而他们留下的化石也比较多,因此人类对他们可谓是既陌生又熟悉。
这一次生物大灭绝的主流说法和陨石撞击地球有关。
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中的火星外围,有一个小行星带,里面的小行星大概有上亿颗大小不等的天体,它们时不时地会在引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太阳系的内侧,所以就有一定的概率撞到太阳系内侧的行星上。
只不过,地球很幸运,在外围有一颗质量比自己大很多的木星守护,因为木星的质量较大,因此引力也较大,大多数行星在进入太阳系内测时,会被木星用引力弹弓的方式清理出太阳系内部。比如:前段时间来太阳系作客的“奥陌陌”就是被木星给送走的。
但是,木星也有失手的时候,恐龙灭绝的这一次,就是木星一次比较严重的失手。
证据就是在白垩纪地质界线上,科学家发现了冲击石英和铱元素,而这些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残留的证据。也有专家认为撞击地球的并不是一颗星球,而是多次陨石,撞击使得大量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导致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表面,因此造成温度下降,很多生物都饥寒交迫而死。
会不会有第六次大灭绝?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发现来说,地球已经发生了五次大灭绝事件。那下一次是否该轮到人类了呢?
事实上很有可能,毕竟地球生态并不是稳定的,而是不断的波动。再加上人类自身活动也会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下一轮生物大灭绝何时会到来,谁也无法预计准确。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生物大灭绝还没到来之前,尽可能保护环境,提高科技水平,这样或许提高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地球上有五次大灭绝,请问是哪五次?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大约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在这一次物种大灭绝当中,地球上高达85%的生物都灭绝了。而这一次物种大灭绝当中灭绝的生物都是海洋生物,因为这个时候在地球上陆地上还没有生物出现.这个时期最鲜明的动物就是鹦鹉螺,虽然说现在鹦鹉螺全长只有十几厘米,但是这是如今海洋中,而在奥陶纪的时候,鹦鹉螺的全长可以达到11米,是当时顶尖的掠食者站在当时食物链的顶端。
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3.7亿年前的泥盆纪,在这次物种大灭绝当中75%的海洋生物遭到了灭绝。据科学家推测,这一次物流大灭绝的凶手是来自于地球本身,这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于超级地幔柱的喷发。多达3000亿立方米的岩浆从地下向地面河涌而出。而海洋中绝大多数生物在这些演讲中被活活烫死,海水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大量的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难以生存,最终灭绝。而在这一次活下来的鱼类开始鼓足勇气发起了他们向陆地的探索,因此才有了最早的两栖动物出现。
而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也被誉为是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这一次物种大灭绝当中,超过96%的海洋生物以及超过70%左右的陆地生物全部消失。在这之前,地球从未经受过如此严厉的打击,气候变化空气成分发生了改变,超级火山不断喷发,沙漠也在陆地上肆虐开来。而这一时期一持续就持续了整整800万年。在这之前躲过了两次物种大灭绝的三叶虫,这一次再也没有能够躲过去。
第四次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关于恐龙的开端,发生在距今两亿年前的三叠纪,这一次造成了大约76%的物种灭绝,而地球的霸主恐龙也在这一次终结之后出现而来。在这之后开始了恐龙对于地球的统治,但是随着第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到来,也就是距今约6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也因此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