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应该如何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全文)

    栏目: 知识 日期:2024-01-06 20:02:18 浏览量(来源:小孔

    [摘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应该如何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应该相连贯,对天地来讲,万事万物皆平常,没什么高低长短,万物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应该如何解释?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两句应该相连贯,对天地来讲,万事万物皆平常,没什么高低长短,万物一视同仁;对圣人而言,众生平等;百姓皆为子民,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亦为一视同仁;这就是比喻上位者,平等视天下,万民;心中有一稞公平公正的心,治理天下和万民百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应该如何解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

    一,芻狗,古代祭祀所用之物。芻,红色的丝线。

    《淮南子·齐俗训》:譬若刍狗土龙之始成:文以青黄,绢以绮绣,缠以朱丝,尸祝袀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后,则壤土草蓟而已,夫有孰贵之?

    可以简单理解为,束芻为狗,以祈福为用。特征是一次性物品,用完即弃。

    二,断句。

    最多见的断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单句可以解释得通,但是于上下文不通。

    正确断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

    理由很简单,因为下面一句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若断句为“天地不仁”,勉强可以穿凿附会,但势必将下一句亦断为“圣人不仁”——不仁,又怎么称得上圣人?于理不通。

    三,仁。此为古义,现已无,意为“包容厚待”。

    整句的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天地若不能包容厚待世间的万物生灵,就会像“芻狗”这种用具一样,遭人始重而旋弃。

    换句话说,就是人将会逆天而行。但道法自然,自然法道,天地逆乱则失道。

    下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圣人若高居庙堂而不察民间疾苦,这样的圣人也会马上被世间抛弃。即圣人失其道,天下共伐。

    ——恒,不是常。

    老子此旨,喻斥心胸器量。

    “仁”字在古汉语里,并不完全是一个褒义词,而是中性的。

    《道德经》第五章是在讲包容心,无论好坏善恶,实际上全都要“仁”,也就是包容。

    为何坏、恶亦要包容?因为要留给其改进改正的余地。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