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无人区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断的有人去挑战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9-27 10:01:58 浏览量(来源:小章

    [摘要]无人区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断的有人去挑战?无人区之所以危险但仍然吸引人前去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探险精神的驱动。无人区代表未知领域,具有巨大吸引力,满足...

    无人区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断的有人去挑战?

    无人区之所以危险但仍然吸引人前去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探险精神的驱动。无人区代表未知领域,具有巨大吸引力,满足人类对探索未知的冒险欲望。

    2.自我挑战的需要。无人区对身心能力都是巨大考验,可以满足人们对自我挑战的内在需求。

    3.证明自我的动机。成功挑战无人区可以获得认可和赞誉,满足人们证明自我的心理。

    4.强烈的成就感。克服无人区的种种困难会带来非同寻常的成就感。

    5.商业利益的驱动。无人区的探索可能带来科研、资源等商业利益。

    6.个人名誉或地位的获得。成为第一个进入某无人区的探险家,可以留名青史。

    7.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人类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想象,无人区激发这种想象。

    8.对极限的挑战和跨越。人类总想突破现有极限,无人区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尽管危险重重,无人区仍对人类具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内在需求。这是不断有人选择挑战的重要原因。

    无人区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断的有人去挑战?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你有没有留意过,除了目之所及,这世间的生命形式还有多少种?
    你有没有想过,
    除了心中所期,是什么填满了生命的内容?
    城市喧嚣,车水马龙,
    行色匆匆已是常态,
    人情冷暖只是过程,
    我们的生命已然涂抹上了太多色彩,
    但能直击内心柔软的其实恰是那抹生命的底色:
    让自然回归自然,让文明传承文明,让爱衍生爱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翻开地图,在北纬 33° ~ 36°、东经 83° ~ 93° 这一辽阔的区域内,除了零星的寺庙和极少数居民点之外,全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这一区域气候寒冷、干燥,空气稀薄,也就是被称为“死亡地带”的藏北高原无人区。

    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 4500 米,缺氧、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 200 毫米,年平均温度在 0℃左右,最高不超过 10℃,最低在零下 40℃以下。


    阿尔金山库木库里沙漠/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可可西里曲玛河乡年扎尕玛的高山草甸和湿地/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羌塘多格错仁湖湖畔/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藏北三大无人区: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人类的“生命禁区”。但实际上,这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不是生命的禁区,而且是生命的乐园。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形式。

    单单只是说起这三个地名,就足以让所有科学研究者、动物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疯狂起来。

    “无人区”中行驶的车辆/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在 2012—2018 年,作为保护区的志愿者,成勇、张海龙、李月文三位摄影师前后数十次进入藏北高原,长期奔波在青藏高原,细致入微地记录了这里大量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也记录下了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稀松平常但又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也是唯一的野生奇蹄类动物。

    在一次母驴产崽时,小驴的两条腿已经脱离母体,但却许久不见下一步的动作,生产似乎并不顺利。这时原本横躺的母驴站起身来走几圈再躺下继续发力,过一会儿又起身走几圈再躺下,前后来回四次,历时一个多小时才把小驴顺利的带到这个世界。

    出生不久的小藏野驴刚刚能站起来/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生完小驴后的驴母亲来不及休息便急忙赶去联系小驴的父亲甚至整个家族成员,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同伴们分享这个喜讯。

    刚出生的小驴只能通过气味来辨别自己的母亲,于是便看到母驴一边跺着脚努力的想教会小驴站立,一边横在每一个赶来的家族成员和小驴之间,将小驴与其他的驴生生隔开,以免小驴被其他驴伤害或者认错妈妈。

    刚出生不久的藏野驴向着家庭成员跑去/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世间最伟大的爱往往出于本能,这种本能便是身为母亲的坚强和母性。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狼曾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捕食者,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近消失,目前,青藏高原是国内最容易见到狼的地区之一。

    有一次成勇和伙伴们通过渡鸦的指引到达了一座火山岩附近。

    狼会躲在火山岩后面,因为火山岩的前面是一条藏羚羊经常通过的通道,那里草鲜水丰,每当藏羚羊经过,狼就会通过短距离的突袭来抓到藏羚羊,这种“守株待兔”的方法百试不爽。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成勇和伙伴们到达时狼正在吃刚抓获的藏羚羊,而在这个过程中引路的渡鸦一直通过学习不同动物的叫声骚扰它,以达到分一口食的目的。令摄影师们没想到的是,狼竟然真的叼了一口肉扔给渡鸦,然后再自己跑回去继续吃。

    狼吃完后他们走近观察,发现这个吃食的场地不是临时性的选择,因为已经有很多羊皮被狼埋在那里,狼走时还会在羊皮上打几个滚,让自己的身上沾染到羊的气味以迷惑其他的羊便于继续捕食。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还有一次,摄影师们看到有17名成员的狼族正在合力围捕一头牛。狼群形成了一个C型的包围圈,留下一个口是沼泽,他们把这头牛追着赶到沼泽里,这样就避免了与大型动物产生正面的战斗。

    无论是“守株待兔”并在羊皮上翻滚的狼,还是模仿不同动物叫声的渡鸦,亦或形成C型的狼群,在摄影师们的眼中都是充满智慧的。


    动物们也许没有像人类一样学习过语言、信息、科学等技术,但在生存这方面,动物拥有的智慧都足以令人类折服。

    雪豹、藏棕熊(马熊)、狼、藏狐……是这里食物链的顶端,食肉类中最顽强的捕食者。

    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鹅喉羚、白唇鹿……是这里的常住居民,构成了世界上最独特的有蹄类类群,它们高度适应青藏高原的环境,多数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各种鼠兔、旱獭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又成为了整个无人区的基石,它们是关键物种,没有这些小哺乳动物的存在,整个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

    还有为数众多的鸟类,以及其他各类群的物种,构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

    1

    —棕熊—

    藏棕熊母子在捕捉旱獭,它们已经尝试挖了好几个旱獭洞口。在等待的时间里,小熊耐不住性子,和母亲玩耍起来/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2

    —藏狐—

    一只藏狐从洞穴里探出身来,抖落身上的雪/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3

    —藏羚羊—

    一只雄性藏羚羊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母羊每胎会产下一只小羊,小羊出生后不久就能够站立/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4

    —藏原羚—

    与藏羚羊相比,雄性藏原羚的角较短,且向后弯曲/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5

    —塔里木鹅喉羚—

    相对藏原羚而言,塔里木鹅喉羚的体形更为细长、优雅、俊美,更符合人们眼中的羚羊形象,而颈部的突起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6

    —岩羊—

    与藏羚羊、藏原羚不同,岩羊是非常典型的山地动物,拥有结实的身体和强健的四肢/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7

    —白唇鹿—

    白色的嘴唇是白唇鹿得名的原因,也是其非常明显的特征/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8

    —野牦牛—

    一只野牦牛正慢慢地走过,它腹部的长毛几乎要垂到地面上。其不远处,就是白象山/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库木库勒湖湖边湿地上的野牦牛。在这片荒原之上,野牦牛是最显眼、最具有标志性的野生动物之一/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9

    —赤狐—

    除了硕大的尾巴,赤狐有别于藏狐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的一对大耳朵,这使它们能听到鼠兔在洞穴里活动的声音。图为阿尔金山莲花山附近的一只赤狐/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0

    —灰尾兔—

    如果感到危险存在,它们便会快速地跃起逃离/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1

    —高原鼠兔— 在可可西里向阳湖湖畔,一只高原鼠兔准备回到洞中。实际上,它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2

    —喜马拉雅旱獭—

    我们见到的喜马拉雅旱獭母亲通常都会在洞口附近直立起身子警戒,以防止来袭的天敌/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在这只警戒的喜马拉雅旱獭母亲身后,一只小旱獭也从洞中探出了头,它们很容易成为捕食者攻击的对象/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3

    —白马鸡—

    5 月,林下的植被还未完全转绿,而白马鸡已经非常活跃/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4

    —斑头雁—

    在羌塘的普若岗日,一对斑头雁翱翔在湖面上/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5

    —赤麻鸭—

    赤麻鸭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见的鸭类,橙色的羽毛让人过目难忘/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6

    —黑颈鹤—

    春天,一只黑颈鹤在羌塘双湖旁觅食。它的身形非常优雅,如同高原上的绅士/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在库木库勒湖湖畔,一小群黑颈鹤正在起飞/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7

    —反嘴鹬—

    在库木库勒湖中,一只反嘴鹬正在浅水中觅食/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8

    —猎隼—

    猎隼的视力非常敏锐,能够察觉到鼠兔从洞中钻出时的小动作。(摄于阿尔金山中心保护站附近)/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9

    —大鵟—

    大鵟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见的猛禽之一,它们主要以鼠兔为食/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20

    —秃鹫—

    秃鹫站立在地上时,几乎有一米高,无愧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猛禽/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这些历经数百万年演化而适应了这里严酷环境的野生动物,用它们努力生存的智慧、勇气和奇迹,告诉我们:于它们而言,这里不是“生命禁区”,而是“生命天堂”。


    在这片原生态的土地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成为了定律,动物之间的猎杀是一种常态,来到这里。每个人都返璞归真,成为了众多动物中的一员,大自然激发了人类最原始的的动物本能,成勇说:“动物的世界里存在着求生者,也存在着猎食者,他们会激发我们关于生和死的思考,也会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

    宇宙深远,自我渺小,

    当我们无数次仰望星空,

    思考生活的意义,

    目中所及,

    都是我们爱恨交织的人生。

    于人类而言,

    能填满生命的,

    从来都不是冷漠和薄情。

    而草木生灵,

    强大或弱小,

    却时刻在提醒:

    宇宙万物的尊严和权力,

    世间万物的爱和生命,

    都值得被尊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