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怎样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道德经》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在道家哲学中,它的含义是指:1 反向运动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本质。所...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怎样理解?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道德经》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在道家哲学中,它的含义是指:
1. 反向运动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本质。所有事物都具有两种相反的状态,如生与死、阴与阳等。这种对立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正是宇宙的运行规律。
2. 弱者可以利用反向运动的原则,实现自身的发展。在《道德经》中,弱者指的是那些不强求胜利的人,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反向运动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地利用它。由此,弱者能够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总的来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强调了宇宙规律的变化性和弱者应该在变化中求得自己的发展,这一思想在道家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怎样理解?
《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在第四十章原文论述中为第一句。也是教导做人做事特别智慧,最为经典的一句。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语译]:相反和反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
读语译中就可理解到,“反者道之动”是说“道”的运动变化就是“反”,这个“反”就是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反向运动和反复运动。

其实“反”字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返回,反复。第二个含义就是反对,相反,但对“道”的运动变化规律必須同时具备。
第一个含义很好理解,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都是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比如说太阳,今天东边升起,下午往西边落,明天还是东升西落,还有潮起潮落,花开花落......等等,都是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反复并周而复始的运动着,形成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从科学理论层面解释,也就是物质不灭定律。

第二种含义,就是相反,相对,反向思维。思维方式向反方向,你上我下,你好强我示弱。反向思维对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也很重要,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遇到事情不要往一个方面去想。
比如一个人创业取得了成功,那一定要反着去想,找危机在哪里,接下来可能就要面临机了,这样反向去想就可以提前解决问题,作好准备,避免危机的到来,反向思维也就是社会中常说的“忧患意识”。
同样,一个人处于低谷的时候,也要反着去想,就会看到前途。所以这个反着去想,《道德经》中就叫“反者道之动”。

总之,《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就是教做人做事,反向来做,反着动,反向地思维,这也是做人做事的特别智慧。人也不会有偏激行为,人的心情也会得到平和。社会中都这样做人做事,整个社会也就更和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