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武松到底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有什么依据(武松是河北人吗)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6-13 00:01:53 浏览量(来源:小郎

    [摘要]武松到底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有什么依据?武松是中国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知名人物,出生地一直备受争议,究竟他到底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和社会...

    武松到底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有什么依据?

    武松是中国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知名人物,出生地一直备受争议,究竟他到底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和社会公众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本文将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来探讨武松的生平和身世,以及确定他的原籍是否为河北。

    首先,《水浒传》里记载了武松的某些信息可以给出一些线索。书中提到:“花儿下乡,偶至景阳冈上,遇见大虫,被俘宰后。牛皋路过此地,将秃羊头送给花儿吃,才谈及此地有大虫”。这里所指的“景阳冈”便提示了武松的出生地可能是河北张家口市的威县区,而不是山东的曲阜。因为在张家口邢台威县西北部有一个区域名叫景阳冈,与小说的情节比较契合。此外,小说中涉及到很多关于当地的民俗、地貌、交通等方面的描写,也暗示着作者查实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因此这些细节可以被当做确定武松出生地的依据。

    其次,历史文献中的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武松是河北人。《郭店楼藏竹简》贴于战国时期,但是留下来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够反映汉代社会情况。其中有一篇文献描述了“太原的武松”,将武松列入了河北名人之列。郭店楼藏竹简这一考古发现已经成为判断中国先秦、秦汉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实的重要资料,确实暗示着武松的家族背景和原籍位于河北。

    此外,曾有在威县张家口父老乡亲口述历史,并详细讲述了武松的出生地和家族经历,这也印证了武松为河北人。最近十年,张家口市政府也纷纷启动了以武松为主题的旅游开发规划,笔者在访问相关景区时也获得了类似的答复,都属于河北省内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之中。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武松确实是河北人。虽然有一部分学者依然坚持认为武松是山东人,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这种观点无法成为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看,认定武松家族的落脚点在张家口市威县,也是较为可信和普遍接受的结论。

    总之,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英雄形象,武松的故事已经被叙述了数百年。他代表着中国民间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不论原籍是否为河北,都没有影响到对他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欣赏与理解。

    武松到底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有什么依据?

    《水浒传》里的武松肯定不是河北人,小说里的清河县大部分在山东,一部分在河南。

    中国武松文化之乡在哪儿?答案是清河县。

    这个答案不会有人怀疑,《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宋江遇到正在烤火的武松险些挨揍,柴大官人是这么介绍武松的: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

    但是,如今的清河县并不在山东省,而是在河北省邢台市,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现代行政区域划分,武松应该是河北人并不是山东人,人家是“河北好汉武二郎”。

    河北省清河县宋代时归属河北东路恩州管辖,明清时归属直隶省广平府,民国时归属河北省直到现在,也就是说,武松从来都不是山东好汉。

    问题来了,如果武松确实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那《水浒传》里有几个问题就解释不清了。

    一、南辕北辙的武松

    《水浒传》里说柴进的庄子在沧州横海郡,武松从柴进的庄子启程回老家清河县看望大哥,路过阳谷县景阳冈,酒后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然后被阳谷县知县特招为都头,从此有了江湖名号:打虎武松。

    我们看一下现代地图,清河县在沧州的西南八点钟方向,两地直线距离一百五十公里左右,阳谷县在沧州的西南七点钟方向,直线距离二百五十公里左右,而阳谷县又在清河县的东南五点半方向,直线距离一百一十公里左右。

    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一百公里,如果换到没有高速公路的古代,实际行走路程能达到至少三百里。

    也就是说,按照现代地图看,武松没直接回老家清河县,而是先往南多跑了三百多里路到更远的阳谷县景阳冈打虎去了(当时他还不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莲结婚并搬家到阳谷县紫石街)

    显然,要不就是武松脑子短路,选择的路线有问题,要不就是他的老家并不是河北省清河县,不然不会绕那么远的路来个南辕北辙。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施耐庵写错了,《水浒传》里这种走冤枉路的事情不止这一件,杨志从大名府押运生辰纲到开封也是乱走一气。

    不过,按照《水浒传》所写,武松走景阳冈回家这条路,施耐庵可能真的没写错。

    二、阳谷县的邻居

    在《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老家除了正面描述清河县之外,还有一些侧面描写,主要体现在对话里。

    武松对劝阻他过景阳冈的酒家说: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

    武松打死老虎之后,本乡猎户都来看他,武松自我介绍道: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老二。

    阳谷县知县见武松很有本事,想特招他入编当都头,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综合一下,我们按照《水浒传》提供的线索可以知道,武松的老家清河县应该离阳谷县很近,可能就是干脆挨着,要不然武松也不可能在景阳冈上来回走过一二十遭。

    这么一看,距离阳谷县直线距离一百多公里的河北省清河县就可以排除了,上文说了,直线距离一百公里换成小路可能达到三百多里路,如果武松老家距离阳谷县这么远,怎么看也不像“只在咫尺”,武松更不可能没事就往景阳冈来一趟三百里路自驾游。

    那么, 《水浒传》里的武松老家清河县到底在哪儿呢?

    三、清河在哪儿?

    景阳冈归属阳谷县管辖,地理位置是在阳谷县县城东南方向,既然武松是从北边的沧州越过景阳冈回老家,那就意味着,他的老家清河县应该还在景阳冈的南边,不可能在景阳冈北边。

    我们从地图上看,景阳冈往南的方向上有一条大河,那是黄河。黄河旁边有个东平湖,东平湖附近有大清河和小清河两条河。

    东平湖的历史并不算长,前身在北宋年间就是著名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再早叫大野泽,后来因为泥沙淤积,梁山泊消失,就剩下一个东平湖。

    现在的大清河和小清河的历史也不长,实际上,现在看地图上,景阳冈南边的那段黄河在北宋年间并不是黄河,而是大清河,再早叫济水,也就是著名的四渎(江、河、淮、济)之一,从河南到山东一路过来有几座城市济源、济阳、济宁和济南,都是根据济水的位置命名,与黄河没有关系。

    由于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改道,造成济水、大清河和黄河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但起码在北宋年间,景阳冈南边的那条大河应该叫大清河,1855年以后因黄河夺了水道,才成了现在的黄河。

    济水和大清河在历史上地位可不低,毕竟济水曾经和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现在济源市还有一座隋代为了祭祀济水建立的济渎庙。

    在北宋年间,围绕着景阳冈南边的那条著名的大清河存在一些以“清河”命名的地名也是正常的。

    作为读书人的施耐庵肯定知道大清河和济水的历史,毕竟是四渎之一,和五岳地位有一拼。就算施耐庵没到过景阳冈,肯定也知道景阳冈附近有一条大河叫大清河,而且这条大清河旁边就是著名的八百里水泊梁山。

    那么,施耐庵把武松的老家设定在景阳冈南边的清河县,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刚好和河北省的清河县重名。

    实际上全国各地古往今来叫清河的地方有很多,施耐庵晚年居住的江苏淮安市就有一个清河县,辽宁有清河,北京市海淀区也有清河。

    有意思的是,在《金瓶梅词话》里也曾提到武松家乡,说他是东平府清河县人,位置在阳谷县东边,和阳谷县隔着一条界河。

    这么一看,《金瓶梅词话》和《水浒传》里的武松老家位置基本也就对上了。

    因此,笔者认为,施耐庵笔下《水浒传》里的武松,其家乡肯定不可能在如今的河北省清河县,而应该在如今的景阳冈和东平湖附近。

    不过,由于1964年阳谷、寿张一带调整后一部分区域划到了河南省台前县,这就导致武松的老家具体在山东的东平县还是河南的台前县还真不好确定。

    也就是说,如果非要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武松也可能是“河南好汉武二郎”。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