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西晋灭亡的时候,皇帝被抓去给人家倒马桶,皇后被人家抢走做小妾。曾经作为都城的长安和洛阳,几乎被彻底焚毁,京城百姓被屠戮到十室九空。整个...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西晋灭亡的时候,皇帝被抓去给人家倒马桶,皇后被人家抢走做小妾。曾经作为都城的长安和洛阳,几乎被彻底焚毁,京城百姓被屠戮到十室九空。整个北方更是完全陷入胡人之手,很多中原百姓干脆就沦为了奴隶和牲畜。更有甚者,甚至直接成为了胡人的口粮……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惨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西晋皇族司马家的身上。

公元290年,随着西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客观来说,司马炎在位的时候,西晋其实还算不错。这位西晋开国皇帝,虽然在能力方面,可能要比他爷爷司马懿,或者他爹司马昭,稍微逊色一些。但不得不说,司马炎在治国方面,确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司马炎在位期间,西晋不但彻底灭掉了东吴政权,结束了三国时代。而且,西晋在他的手上,还出现了所谓的‘太康之治’。国家财政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边防稳定。此时的西晋,俨然是一副要再现汉朝盛世的景象。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司马炎的去世,而彻底结束了。
司马炎去世之后,新上位的司马衷,是一个著名的痴呆皇帝,智力根本不足以处理国家政务。所以,司马衷登基之后,朝政大权很快就被皇后贾南风夺走。而贾南风掌权之后,基本上也没干什么好事,很快就搞得国家乌烟瘴气。当年司马炎留下的那点家底,很快就被糟蹋干净了。
更要命的是,因为贾南风掌权,司马家的那些王爷们开始不愿意了。后来,这些司马家的王爷们,为了争夺权力,开始不断率军回京城夺权。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家内部直接打成了一锅粥。而这场混战,后世则是称之为‘八王之乱’。
在这场八王之乱当中,因为司马家的王爷相互混战,导致西晋国力迅速衰退。最关键的是,在这场混战当中,为了夺取权力,司马家的王爷们,开始从边疆民族手中调兵。这些边疆民族,原本都是汉朝和三国时期,被中原文明打败,然后逐渐臣服。但如今,在这场混战当中,他们却看到了中原文明的衰落,野心自然开始不断膨胀。野心这扇大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公元304年,就在司马炎去世14年之后,匈奴首领刘渊,率领麾下部众,正式起兵。刘渊的这次起兵,基本上就拉开了西晋灭亡的大幕。作为匈奴部落的首领,刘渊的个人经历比较特殊。当年匈奴被汉朝打败之后,一部分匈奴西迁,去了欧洲那边。而另外一部分匈奴,则是归降了汉朝,逐渐被汉朝同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匈奴部落,不断被内迁汉化。到了三国时期,这些南迁的匈奴部落,更是被曹魏政权一分为五,威胁被进一步削弱。而刘渊他们家,就是这五部落之一的一个部落的首领。
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本人基本上已经被彻底汉化了。一方面,刘渊从少年时代开始,就生活在中原地区,直到成年之后才返回草原,这期间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另一方面,刘渊确实也是中原人的后代。当年汉朝和匈奴多年和亲,刘渊就是当年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代。所以,刘渊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汉朝皇族的后裔。所以,刘渊起兵之后,打得并不是匈奴人的旗号,而是汉朝的旗号。刘渊起兵之后,更是直接宣称,继承了当年的蜀汉政权,还追封了后主刘禅。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刘渊起兵之后,迅速做大。要知道,当时的中原百姓,经过司马家多年的内战之后,对司马家的好感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冰点。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打着汉朝的旗号起兵,大家自然会在心里相对接受。而且,作为匈奴族的首领,刘渊麾下的军队,战斗力也确实很强,远不是内战多年的西晋军队,能比得了的。
此后,在短短四年当中,以刘渊为首的汉赵政权,逐渐占领了大半个山西,并且开始逐渐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四年之后,到了公元308年,刘渊更是直接称帝了。
在刘渊不断壮大的同时,其他几个强大的边境民族,也纷纷开始起兵作乱。比如四川那边,氐族建立了成汉政权;辽东那边,鲜卑也开始向内地进攻。
此时的西晋,已经是摇摇欲坠,到了灭国的边缘。偏偏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司马家的王爷们,依然不肯团结对外,反倒是继续内斗。公元307年,东海王司马越,取得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彻底把持了大权。此时的西晋,终于从内战当中脱离了出来,有了镇压叛乱的能力。
但问题是,司马越掌权之后,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夺权上面。在他掌权期间,那位痴呆皇帝司马衷,终于莫名其妙的死了。后世很多人都说,司马衷是被司马越给毒死的。而晋惠帝去世之后,司马越拥立了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做了新的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怀帝。
晋怀帝登基之后,司马越开始更加疯狂地清除异己,最后搞得整个司马家都反对他。至于那些边疆叛乱,他还是没全力去镇压。如此一来,这场叛乱就再也压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两年多以后,就在司马越亲自率兵,讨伐汉赵政权期间,司马越却忽然病死了。司马越死后,司马家再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与此同时,因为主帅忽然去世,当时司马越率领的西晋军队,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很快就被汉赵大军,全部歼灭。而这支军队,几乎已经是西晋在北方最后的一部分精锐了。
到了这个时候,西晋的灭亡,已经再也无法阻挡了。
就在司马越去世几个月以后,汉赵大军便一路杀向洛阳,最终攻破了这座西晋都城。在这场战争当中,昔日繁华的洛阳城,近乎损毁殆尽。而那位晋怀帝,企图逃往长安,但是却在路上被汉赵大军抓了俘虏,两年后被毒死。而当年晋惠帝的第二位皇后羊献荣,更是被汉赵的大将刘曜,强行纳为了小妾!
在这之后,残存的司马家王爷们,在长安拥立了晋怀帝的侄子司马邺,做了新的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愍帝。晋愍帝登基之后,司马家总算是暂时停止内斗,开始联手对付汉赵大军。但问题是,此时的西晋,哪还挡得住汉赵大军的进攻呢?
五年之后,汉赵大军彻底围困了长安,而且直接围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当中,长安彻底和外界断绝了联系,内部补给早就消耗得干干净净。在此期间,长安城内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吃人现象。等到两个月之后,长安城内的人口,已经饿死了一大半。就这样扛了两个月之后,晋愍帝再没有能力抵抗了,只能开城投降。
晋愍帝投降之后,西晋就算是彻底灭亡了。晋愍帝投降之后,在汉赵大军当中,受到了极大的侮辱。那位之前强娶西晋皇后的将军刘曜,让晋愍帝给他当卫士。举行宴会的时候,让晋愍帝在旁边站着洗酒杯。期间上厕所的时候,还让晋愍帝倒马桶。就这样,在受辱了两个月之后,这位西晋末代皇帝,还是没能保住性命,最后被刘曜给杀了。到了这个时候,西晋已经算是彻底亡了。随着司马睿在南方登基,东晋正式开国,历史进入了新的一篇。但是,请注意,直到这时,西晋灭亡最惨烈的一幕,还没有到来。
西晋灭亡的时候,长安和洛阳虽然很惨,各地百姓也饱受战火的摧残。但汉赵政权的高层,还是被汉化得比较厉害,也愿意实施仁政。所以在汉赵政权占领的那些地盘当中,老百姓还勉强可以活得下去。但是,在这场战乱当中,作为关键人物的汉赵皇帝刘渊,却忽然病死了。
公元310年,刘渊病逝。此时的汉赵大军,还没彻底攻破洛阳。刘渊的死,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刘渊能多活几年的话,或许汉赵政权可以彻底统一北方,继而南下灭了东晋政权,再次实现统一。以刘渊自认为汉家后裔的思想,接下来的时代,或许也不会那么差。但是,刘渊去世之后,汉赵政权内部,却开始陷入混乱。虽然灭了西晋,占领了洛阳和长安,但内部的矛盾却越来越大。最后,在西晋灭亡后不久,汉赵政权就彻底分裂了!
汉赵政权分裂之后,再也无力统一北方。而且,其他的边境民族,也有了入主中原的机会。在这之后,北方陷入了长达上百年的十六国时代。在这上百年当中,北方的战争基本上就没停过,百姓流离失所,再也没见过和平。而且,那些边疆军队,有些甚至会把百姓当做军粮,对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
这种黑暗,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直到北魏彻底统一北方,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以后,才算暂时终结。相比其他朝代,西晋的灭亡,无疑是最惨的一个。除了西晋皇族被杀得很惨之外,老百姓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可以说,那些无辜的百姓,才是司马家内斗的真正牺牲品。
而这一切的恶果,其实都源自于司马家王爷的那场内战而已。相貌奇丑的西晋皇后贾南风非常彪悍。每当有宫女怀孕,她亲自用棍子狠狠击打宫女的肚子,直到胎死腹中才罢手。西晋落入万劫不复之地从绝后开始。
晋惠帝司马衷智商极低,没有能力分辨美丑,更无法明辨是非。这个老婆虽然又丑又凶,却是父亲司马炎亲自为司马衷选定的,司马衷一点也不嫌弃,反而言听计从。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因为得位不正,司马炎急需权臣们的鼎力支持。贾南风的父亲贾充就是司马炎当时极力拉拢的权臣。因此,司马炎也顾不上贾南风长得是美是丑,先娶进来笼络贾充再说。当他发现贾南风竟然如此彪悍,将他的孙子一个个消灭于无形之中时,恨不得废了她。可是,与贾充关系好的大臣们为贾南风求情。司马炎心一软,失去了拯救西晋的机会。司马炎虽然气愤,却庆幸自己在儿子结婚前,给他安排了侍寝宫女。
宫女生下了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司马遹聪明过人,有帝王之相,司马炎对这个孙子相当满意。这也是他愿意将皇位传给司马衷的一个主要原因,希望能够通过司马衷将皇位传给司马遹。贾南风就算胡闹些,司马家族的江山也不至于后继无人。因此司马炎也就睁一眼闭一眼,随她去了。可是司马炎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不到十年,贾南风将西晋搅和得天翻地覆,他看好的孙子司马遹也死于非命。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的时候,发布了诏书,命令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司马衷。贾南风为了夺权,秘密与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杨骏就这样被司马玮和贾南风设计斩杀。随后贾南风又挑拨司马亮和司马玮之间的关系,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令司马玮杀了司马亮,随后又以司马玮矫诏为名,将司马玮除掉。贾南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将司马炎托付的两位辅政大臣消灭殆尽。此后的八年里,朝政大权被贾南风牢牢掌控。
她看太子司马遹很不顺眼,常常苛责于他。有人劝她说,对太子司马遹好一些,以后司马遹继位后,不会为难她。贾南风本不把司马遹放在眼里,如果她能生出儿子,自然会废了司马遹,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可是偏偏此事不随她意,她怎么努力也生不出孩子来。眼看司马遹越长越大,贾南风担心会有后患。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之位,随后又杀了他。贾南风没有想到的是,她消灭了合法继承人,自己也走上了死亡之路。当朝皇帝智商有问题,太子死去后,继位者出现了空缺,很多人蠢蠢欲动。如果能够搬去贾南风这个绊脚石,就可以登上天下至尊的位置。
首先发起行动的是赵王司马伦,他以为太子报仇的理由,迫使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随后司马伦废掉晋惠帝,自立为帝。其他觊觎皇位的诸侯王受到了启发,既然大家都姓“司马”,凭什么司马伦能执掌皇权,而自己不能呢?于是,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长沙王司马乂接连起兵夺权。
公元306年,五年的内战结束,西晋为此死亡了超过十万人,五位“司马”王侯死于非命,其中包括自立为帝的司马伦。胜出者为东海王司马越,他毒死晋惠帝司马衷。将司马衷的弟弟司马炽立为皇帝,史称晋怀帝。从公元291年贾南风夺权开始,到公元306年司马越胜出,司马家族的内乱历时20年,史称“八王之乱”。八个诸侯王和皇后贾南风为了夺权而混战,造成西晋朝廷内部混乱不已。无人打理政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西晋的王侯混战结束后,王公大臣们这才注意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西晋北方的疆域中,已经涌入了一大群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
其实早在三国后期,由于中原人口急剧减少,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八王之乱”造成西晋人口大量死亡,朝廷众人无暇顾及边疆的动态,少数民族趁机蚕食了西晋的疆域。匈奴、羌、鲜卑、氐、羯等少数民族趁机纷纷起兵造反,大肆进犯中原。
公元304年,西晋的“八王之乱”接近尾声,五胡建国开始了。前赵、前燕、前凉、前秦等国家此起彼伏,频繁更替,犹如走马灯一样轮转不休。各个民族的民众聚集在一起,风俗习惯不同,沟通交流不畅,矛盾丛生。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不断地建国、灭国、火拼。局面混乱,战争接连不断。这一时期也被后人称作“五胡乱华”。在这段时间内,最为悲惨的是北方的汉人,面对的只有一波接一波的屠戮、饥饿、死亡,生活环境犹如人间地狱。直至“八王之乱”结束,北方的汉人数量,还不到西晋成立时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
公元311年,匈奴族的前赵皇帝刘聪派遣大将刘曜、石勒等人进攻西晋的都城洛阳,意图灭掉西晋。此时的西晋朝廷上也并不安宁,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大权独揽了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并没有团结朝臣一致对外。反而为了排除异己,对群臣大开杀戒,朝堂上人人自危,纷纷起兵讨伐。西晋朝廷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随着反对声日益高涨,司马越深感危机。洛阳势孤日危,为了保存实力,他以抵御前赵石勒军队为名,率晋室重臣及士兵四万人,出兵项城(今河南沈丘)。司马越将朝中精锐尽数带走,皇宫守军单薄,几乎到了无人守卫的地步,晋怀帝日日惶恐不安。司马越率军到达项城后,因为畏惧前赵军队,不敢继续驱兵迎战,做起了“缩头乌龟”。他越过晋怀帝,私自下诏要求四方的军队来进行支援,没想到竟然没人理会他。留在朝中的大臣上表征讨司马越。忍无可忍的晋怀帝下诏历数司马越的罪状,命令各地群起而讨伐之。司马越闻讯后忧惧交加,竟然很快就在项城病死了。跟随司马越出征的太尉王衍无法回到朝中,又不敢迎战强敌。思前想后,王衍以司马越原本是东海王,应该将其葬到东海国(今山东郯城)为由,率领王室重臣逃离项城,到江东避难。然而他们刚刚走到苦县宁平城,就被前赵大将石勒追到。前赵骑兵四面包围晋军,用箭猛射,未被射死的也自相践踏而死。所有随行官员、士兵、连带无辜平民,总计有十余万人被屠戮殆尽。
以王衍为首的重臣被诛杀,三十六位司马皇族死于非命,司马越的遗体被焚烧。晋军主力悉数被歼,栋梁之才为之一空。
不久后,前赵大将刘曜率军攻陷洛阳。士兵在城中烧杀淫掠。洛阳城内外死尸遍野,生灵涂炭,惨烈的场面无法想象。晋怀帝乔装改扮,打算潜逃出城,刚到城门就被抓获。次日,刘曜下令杀掉太子司马诠及一批皇室成员、公卿大臣,连带士兵平民,洛阳城内外死亡人数超过三万人,血流成河,哭声震天,惨绝人寰。不仅如此,刘曜还率领士兵挖掘西晋皇帝的陵墓,焚烧宫殿,将后宫女子据为己有。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因为风姿过人,被刘曜强纳为妾室。
晋怀帝被俘后,匈奴皇帝刘聪对他极尽侮辱。最终被刘聪用毒酒毒杀,年仅30岁。公元313年,皇侄司马邺在遗臣们的拥戴下,成立了小朝廷,在长安登基为帝,史称晋愍帝。然而小朝廷无力控制地方军阀,甚至地方不再进贡给朝廷。时日久了,朝中的文武百官极度困顿。有时候竟然吃不饱肚子,靠采集野果充饥。
公元316年,刘曜率军围攻长安。两个月后,长安城中粮食都吃光,连草根树皮都一干二净。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恐怖景象。
晋愍帝万般无奈,哭着说:“现在实在太困难了,连我都没有食物,其他人更别说了。虽然为了社稷,我应该自尽。可是将士和百姓受到的磨难让我心痛,不如我受些侮辱,保全百姓们吧。”于是,他向刘曜送上降书,脱去上衣,口衔玉璧,命令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刘曜接了玉璧,焚烧了棺材,接受了晋愍帝的投降。虽然晋愍帝表现出了恭顺和臣服,前赵皇帝刘聪依然对他百般羞辱。
刘聪登基称帝时,命令晋愍帝在他的面前叩头跪拜。晋愍帝被迫穿着异族服装,为刘聪开路,百姓围观议论纷纷。刘聪上厕所时,故意让晋愍帝拿着马桶盖。种种羞辱之事,令晋愍帝和西晋遗民颜面尽失。公元318年,刘聪将18岁的晋愍帝杀害。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建国仅仅53年的西晋就此灭亡。
西晋灭亡时的皇帝沦为奴仆的凄惨、金军攻克汴梁俘获徽、钦二帝的耻辱、明朝灭亡时崇祯帝以发覆面的无奈,可以说大多数亡国之君均无法掌控自己命运,只能任敌羞辱,只有少许人获得善终,今天我们来说西晋灭亡时凄惨。
司马懿高平陵夺权为西晋王朝建立奠定基础,后经两代人努力稳定局势,最终由司马炎取代曹魏,成为西晋开国皇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呈现繁荣现象,可他完成全国统一大业,没了相应追求,开始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导致“八王之乱”爆发。
西晋本就得国不正,再加上司马炎立储时又犯下大错,选择智商存在智商缺陷司马衷为帝,从而导致皇权落于皇后贾南风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贾南风擅权专政,为此爆发“八王之乱”、“五胡”入侵,皇室争权日益严重,从而为西晋王朝灭亡埋下伏笔。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因国力孱弱,无力抵御匈奴入侵,为确保疆土无忧,只能选择和亲停止,为此将宗室之女嫁给冒顿单于,同时两人结拜为兄弟,冒顿单于后代也因此改姓刘。经过数代繁衍,冒顿单于后代在中原内陆开始生活,逐步融合进汉族文化。

刘渊,字元海,南匈奴首领刘豹子之子,深受汉文化熏陶。早年,刘渊作为人质居住在洛阳,期间曾经受到司马昭的厚待。西晋建立后,王浑多次在晋武帝面前推荐他,这让晋武帝对其产生兴趣,迅速获得其召见,他以独特的见解让其深受其赏识。晋武帝曾经在大臣王济面前大肆夸奖刘渊,认为其是可用之才。王济认同晋武帝建议,可他也提出自己看法,认为刘渊有野心,不能对其重任,否则后患无穷,为避免自身利益受损,不如他处理本部族事务,晋武帝听后默然不语。
后来,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犯边,先后斩杀秦州、凉州刺史:胡烈、杨欣。为确保边境安定,晋武帝出兵秦、凉二州,奈何敌军势大,晋军战败,迫使晋武帝只能另外寻找统兵将领,上党人李憙建议授予刘渊统帅职位,让其率军平定秦、凉二州之乱。孔恂则认为刘渊有能力平定叛乱,可他的存在有可能造成新的祸患。晋武帝听闻后最终放弃拜刘渊为帅的想法,转而拜马隆为主帅,很快秦、凉二州叛乱被平定。
后来,刘渊前去送别好友王弥回到故乡东莱,两人在九曲河滨进行过一番交谈,刘渊说现在有人跟皇帝进言要杀我,这让我很是担忧,有可能在也见不到你。一番慷慨激昂的交谈,让周围不禁落泪。齐王司马攸听闻该消息,立马派人前去查看,发现刘渊真的在那里,于是对晋武帝说必须杀掉刘渊,才能确保并州安定。王浑认为刘渊是长者,一旦将其杀害有可能让各民族认为晋王朝不讲诚信,一旦将送来人资杀害有可能让国家利益受损,不如留其一条性命,以示宽慰。晋武帝认为王浑说得有理,于是放刘渊一条活路。
晋惠帝司马衷登基后,成都王司马颖驻守邺城,推荐其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在这里他见到了西晋皇室真面目,认为自己做一番大事业已经来临,他返回匈奴召集人马准备起事。
元熙元年(304年),刘渊正式在左国城称帝,自称汉王,尊称刘禅为孝怀皇帝。刘禅、刘备两人并没有多大联系,之所以会以刘禅之名称帝,更多在于刘禅是汉室之后,使用他的名号可以让自己省去一些麻烦,同时还能获得蜀汉遗老支持,让自己位置更加稳固。不过,刘渊也算为刘禅报了亡国之恨。
刘渊称王后,并州刺史司马腾大惊,立马派聂玄率军前去讨伐,双方在大陵地区发生激战,聂玄战败,司马腾害怕,不敢同其交战,立马带着并州两万多户出逃并州。刘渊乘胜追击,接连拿下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
元熙二年(305年)司马腾派马瑜、周良、石鲜等将领进攻刘渊,刘渊沉着应战四次将司马瑜击败,凯旋回师。接着,刘渊派前将军刘景率军进攻刘琨,无奈被刘琨击溃,刘琨占领晋阳。刘渊见状率军绕过并州进攻其他州郡,往南进攻长安、洛阳的建议。在其一番操作下,汲桑、石勒、王弥等力量相继归降刘渊,刘渊将几人相继册封官爵。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永凤,同时开启进攻西晋战役。这时候,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影响下,国力大损,国内局势风云莫测,王朝风雨飘摇,傻子皇帝司马衷去世,司马炽登基为帝,史称晋怀帝。
刘渊大军接连击败晋军,战略上获得空前胜利,洛阳被包围,本以为可以一举拿下洛阳,刘渊身体不适让刘聪回师,刘聪无奈撤兵回京。
河瑞二年(晋永嘉四年,310年),刘渊病逝,太子刘和即位。刘和听信呼延攸、刘锐决定消除藩王势力,刘聪握有重兵首当其冲。刘和很快对刘聪下手,奈何刘聪没有准备,成功破坏了他们图谋,成为新任皇帝。
刘聪继承皇位后,立即派刘曜、王弥、石勒等人进攻洛阳,打算一举灭亡西晋。司马越立即组织各路军队抵抗,无奈均被打败。司马越只能要求各路藩王进京勤王,从而确保洛阳安危。司马越深知洛阳无法保全,决定率军逃命,他告知晋怀帝自己要和围困洛阳石勒决战,为此要带领四万大军前去决战,晋怀帝知道这时出兵就是自讨无趣,为此他希望能不出兵,等待援军。司马越不管三七二十一,带领四万大军出逃。司马越逃走后,洛阳城内军队数量不足,导致城内局势瞬间失控,抢劫国库、攻击皇宫的行为均在这时发生。
晋怀帝恨透司马越,为此下诏诛杀司马越,石勒得知消息后,留下部分军队继续进攻洛阳,另外部分去追击司马越,最终石勒在半路追上司马越大军,司马越急火攻心而死。四万大军和跟随大臣均惨遭屠戮。
另外一路大军很快攻取洛阳,刘曜等人攻下洛阳,进入皇城后,将所有女眷送入军营,她们结果可想而知,每夜哀嚎声不断。刘曜依旧不爽将洛阳城一把火烧了,同时在城内大肆屠戮,导致近三万人受害。
晋怀帝在逃亡长安途中被刘曜俘虏,太子被杀,皇后御玺被刘曜所得并送往平阳,该起事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
抓到晋怀帝后,刘聪自信心慢慢,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先是册封其为会稽郡公,接着公开戏弄晋怀帝,认为他的家族骨肉相残太厉害。晋怀帝恭维道,这也许是上天的意思,大汉将承接天命,我们的行为刚好为陛下清除障碍,从而让陛下得到天下。晚上的时候,刘聪将自己小妾赐予晋怀帝,以此羞辱他。
接着,刘聪加强对西晋残余力量扫荡,奈何西晋地方军反抗过于强烈,导致汉军数次战败,面对溃败战局,刘聪明十分生气,在皇宫招待文武大臣时让晋怀帝穿着仆人的衣服。原晋朝大臣看到该种情况痛哭,刘聪十分反感,将哭泣的大臣全部活活打死。不久后,更是将晋怀帝一杯毒酒赐死,享年三十岁,下葬不知道在何处。
晋怀帝侄子司马邺在洛阳城破后侥幸逃到长安,并于313年4月被立下皇帝,年号“建兴”史称晋愍帝。
安心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刘曜率军围攻长安,导致长安没有办法同外界联系,以至于长安发生饥荒,不少百姓被饿死,凄惨万分,晋愍帝自身都没有办法吃一顿饱饭。晋愍帝见突围无望只能选择投降。他乘坐羊车,裸露上身,口中含着玉璧,出城投降,西晋王朝正式走向灭亡。
晋愍帝被俘后,不久后被送到平阳,到达平阳后,晋愍帝屡次受到刘聪侮辱,一些前朝大臣看着内心十分悲痛。刘聪依旧不愿放过他,宴会上要求他逐个斟酒,宴会结束后还让他洗酒杯,甚至在自己厕所时,还要求晋愍帝为其服务,一个旧臣实在看不下去,上前抱住晋愍帝痛苦,刘聪很生气,下令将其杀害。不久后,十八岁的晋愍帝被公开杀害。
西晋灭亡时,任是你高高再上皇帝还是王公贵族都难以保全,均丧失基本尊严,实在悲惨万分,从中能看出,西晋灭亡时悲惨程度在历史上能排上名次。司马家族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打破道德底线的事情,本就让人不齿。
而西晋建国后,司马家族的皇帝没有人能够好好治理国家。不仅争权夺利,内斗不止,而且无力抵抗外族的进攻。生活在西晋的百姓承受了深重的灾难,几乎十室九空,饿殍遍地。此后由西晋引起的“五胡乱华”,让百姓承受了135年的人间地狱般的生活。使华夏地区进入了最混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即使在那个时期侥幸生存下来的百姓,也日日陷入了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因此,司马家族被骂得一无是处。甚至很多人都以姓司马为耻,纷纷改姓。
西晋王侯将相的胡作非为,不仅仅害了普通民众,也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些皇室子弟们是咎由自取,可是百姓们就不得不接受无妄之灾,可谓是悲惨之极!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五胡乱华,胡人凌辱女子,将她们作为军粮,早上随意宰杀烹食,晚上沦为玩物,俘虏数万名女子被吃到仅剩几千人,吃不完就淹死,这是一个血腥与暴力横行的时代!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王朝存世五十一年,仅有十年的太平盛世。此后的四十年,分裂、割据、混战,从无间断,大片文明被毁,人口急剧减少。
当年,司马一族篡夺曹魏政权的时候,可以用背信弃义,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来形容。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司马家族的事迹后,掩面痛哭,羞愧难当。
如今,司马一族被灭,其惨烈程度与其当年篡夺曹魏政权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族的皇室,最终只留下耻辱二字。
隐忍如司马懿,豪横如司马昭,狠辣如司马炎,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盛世会在一夕之间覆灭,一时的权力之心,却以灭族作为代价。
那么,西晋建立以后,司马家族到底做了什么,让社会陷入黑暗,最终亡国灭种?这一切,还要从魏明帝曹叡托孤司马懿说起。

01
司马篡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于洛阳,年仅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根据遗诏,司马懿与曹爽同为辅政大臣,共执朝政。
当时,司马懿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没多久,他就遭到了曹爽的排挤,被升任为没有实权的太傅,被架空了司马懿虽有不满,但也只能隐忍。
曹爽独揽大权后,不听劝阻,发动了对吴蜀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同时,曹爽还侵占良田,敕造宫殿,违法乱纪,魏国上下民怨沸腾,朝中大臣都希望司马懿能够出面主持公道。
彼时,司马懿已经掌握魏国军权30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士族大臣更是云集麾下,他的儿子司马师更是豢养了三千死士,只待一朝集结,便可直上云霄。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趁此机会,秘密上奏太后,请求废黜曹爽兄弟,并派遣儿子司马师率兵控制京城。
得到消息的曹爽立刻扣押了曹芳,准备起兵反攻洛阳。曹爽的谋士桓范则劝说曹爽,挟持曹芳到许昌,再征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犹豫不决的曹爽没有接受建议。
就在这时,为了稳住曹爽,司马懿命人传信于曹爽,只要肯交还皇帝,诚心认错,便保其性命,并且以洛水为誓,只要曹爽肯交出手中权力,保他一生爵位不减,荣华富贵。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放弃抵抗,选择投降。可司马懿却出尔反尔,将曹爽以谋反罪论处,与其党羽一起被诛杀,一起被牵连的还有曹爽的三族,可谓是赶尽杀绝。
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之礼,但是司马懿推辞不受。不久,司马懿又亲自平定了王凌之乱,为司马家族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此时的司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他的太傅府,也成了魏国的政治中心,隐隐有了取代曹魏的势头。可司马懿有生之年并未篡夺政权,王凌之乱也成为了他的谢幕演出。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于洛阳,享年73岁。临终前,司马懿对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嘱咐道:
“我终身事魏,人人都疑我有异心,我死后,你二人要辅佐皇帝,善理朝政。”
多年来,司马懿阴险毒辣,窃国篡逆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透过历史,回看司马懿的一生,他侍奉四代君主,虽南征北战,军功卓著,却被君王忌惮,常有卸磨杀驴之心。
彼时的司马懿,身陷两难之境地,要不就是坐以待毙,要不就是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家族的安危,成为一代奸雄。然而这个问题,他再也无法回答,只能交给后世子孙。

司马懿去世后,大儿子司马师官拜大将军,成为新一任的辅政大臣。司马师上任后,大权独揽,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对内,司马师对官员的擢升制定了详细的法则,还让官员们举荐贤才,整顿纲纪,各级官员各掌其职,朝野肃然。对外,司马师用计击败吴国大军,一举平定新城之乱。
公元254年,曹芳因不满司马师大权独揽,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合谋,企图发动政变,废黜司马师,另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但是,计划被人不慎泄露,传到了司马师的耳朵里,怒火中烧的司马师将随即将三人诛杀,夷平其三族,废除张皇后,司马师更是将曹芳废为齐王,想要另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但是,当时的郭太后持反对意见,坚持要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争执不过,只得派人将曹髦接到洛阳,登基为帝,司马师与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
当时的大将毌丘俭、文钦,因不满司马师废除曹芳,杀害好友,起兵叛乱。司马师得知后,率兵平叛,平定叛乱后,留在魏国的毌丘氏与文氏族人同被牵连,诛杀殆尽。
然而此战中,司马师也因旧疾复发,病死于许昌,享年48岁。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被任命为卫将军,镇守许昌,可司马昭却使计率兵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司马昭晋封为大将军,加封侍中,都督中外诸军等职位。
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带着曹髦与郭太后,亲赴战场,经过长期鏖战,打败了诸葛诞军及吴军20万余人。寿春之战后,司马昭将拥护魏帝曹髦的势力连根拔起。
此后,朝廷成了司马氏的一言堂,士大夫们纷纷倒戈,拥护司马氏。
如此情形,让曹髦常年生活在压制之中,几度担心自己被废受辱。虽然曹髦曾下旨,晋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晋国,均被司马昭推辞不受,不了了之。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见权威日渐消散,朝中大事均不能自己做主。为了不受被废之辱,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亲自讨伐司马昭,却被司马昭无情斩杀。
曹髦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曹髦临死前,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曹髦的死,也昭示着曹氏的最后一次反抗,以失败告终。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
虽然曹氏没落了,但是大魏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就此熄灭。此时的司马昭已经有了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计划,想以此来结束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此时的蜀汉政权也已经走向了没落,随着蜀汉的灭亡,三国也就此走向了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享年55岁,至此他与曹魏的恩怨,也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长子司马炎。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晋王的爵位。数月之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在位期间,司马炎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推行法治,振兴经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其为“太康之治”。十四年后,司马炎调集水陆大军20余万,一举攻灭了吴国,三足鼎立的乱世,就此宣告结束。

回望司马家族的篡位史,是几代人的努力与奠基。成功的背后,是司马一族,以阴险背信、独裁专制、嗜杀成性铺就的上位之路。
然而,司马家族集几代人心血铸就的西晋政权,并没有永传后世。随着司马炎的去世,稳固的西晋王朝再次陷入了皇族动乱之中。
当年,司马氏如秋风扫落叶般,篡夺了曹魏的政权,打得曹氏毫无还手之力,这是因为曹氏不握枪杆子,各个地方上的实力派也不是曹氏的骨肉。
为了不重蹈曹氏覆辙,司马炎痛定思痛,开始大搞分封,将宗族王公世子都分封为王,各自都拥有了武装势力,一国之内,竟然有了三十多个诸侯国。
司马炎如是想,如今举国上下皆姓司马,还有谁敢来夺取政权。可他忽略了诸侯王的野心,大家都是皇室子弟,试问有谁不想问鼎中原呢?
仅仅25年时间,西晋王朝以“八王之乱”拉开了亡国灭种的序章。

02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当时,国家陷入灾荒,百姓们无粮可吃,他竟问道:
“何不食肉糜?”
如此无知,可见也非明君,亦无治国才能。而司马衷最终能登上帝位,是因为司马炎认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已有君王之资,堪当大任,于是传位于司马衷。
司马衷继位之时,外祖父杨骏早已趁司马炎病重之际假传诏令,肆意任命官员,安插亲信,伙同武悼皇后,篡改诏书任命自己为太傅,以此把持朝政数年,大权独揽,执政严酷。
当时,身为皇后的贾南风好不容易坐上高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杨骏手握玉玺,贾南风无可奈何,只能牢牢把持着白痴皇帝司马衷。
据说,贾皇后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人,但是善于弄权,利欲熏心。
司马炎曾评价贾南风道:
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其实,杨骏虽然把持朝政多年,却是空有野心,腹内草莽,不足为惧。为了将杨氏一族连根拔起,贾南风秘密联系了司马玮,召他入朝,一场宫廷政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291年,贾南风与司马玮发动政变,假传司马衷诏令,诬陷杨骏谋反,杨氏一族数千人被诛杀。杨太后被废,囚禁于金墉城,同年被贾南风杀害。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入朝掌握大权。司马亮继任太傅之位后,嗜权的本性也暴露出来,开始以权谋私,安插亲信,作威作福,还将司马繇贬黜。
此时的贾南风见朝中大权仍然不能到自己手中,于是再次利用司马衷,颁发诏令,诬陷司马亮谋反,派司马玮杀了司马亮。
司马亮死后,贾南风又调过头来诬陷司马玮假颁诏令,屠戮功臣,下令将司马玮下狱,不日就将司马玮斩首,就此,司马玮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终于,贾南风大权在握,志得意满,西晋王朝也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但是好景不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贾南风又将矛头指向了太子。

贾南风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现任的太子非自己亲生,这就意味着,多年以后,新帝登基,她无法如控制司马衷一样,控制新帝。为了大权不至旁落,贾南风构陷太子谋反。
公元299年的一天,贾南风命人将太子灌醉后,令其抄写了一篇逼迫司马衷退位的文章,并呈给了司马衷。司马衷听信了贾南风的谗言,当即要赐死太子司马遹。
但是在朝臣的劝阻下,太子得以留下性命,太子之位被褫夺,囚禁于金墉城,第二年就被贾南风害死。然而,这次的贾南风没有因为太子之死而权力日盛,反而在阴沟里翻了船。
一直忠于贾南风的赵王司马伦,借由太子之死,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动政变,将贾南风及其党羽全部抓捕。贾南风被囚禁于金墉城,被灌金屑酒而死,贾氏被满门抄斩。

贾南风死后,司马衷没有了依靠,终于成为了俎上鱼肉。公元301年,司马伦废除司马衷的皇帝之位,自立为帝,司马衷被囚禁于金墉城。
可是,司马伦的帝王之位还没有坐稳,齐王司马囧联合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攻陷洛阳。司马伦同样被囚禁于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司马衷被拥立,恢复帝位,司马囧则任命为大司马,执掌朝中大权。此时的司马囧认为自己功高盖世,独揽大权,压制朝臣。
不久后,他就被长沙王司马乂发动政变诛杀。司马乂独揽大权后,又被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忌惮。两军交战数月,难分胜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海王司马越加入战局,一举捉拿了司马乂,将其交给了司马颙,被诛杀。三人分了战果,共掌朝政,司马颖则被封为皇太弟,成为了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司马越想要的,于是他挟持了惠帝司马衷,颁布诏令,讨伐司马颖,结果却兵败逃亡。

公元305年,司马越反攻关中,以徐州为据点,同时还部署三个弟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加入战局,割据一方。
司马颙为讨好司马颖,颁布诏令,逼迫司马越返回东海。谁知司马越回迁途中,大败刘裕军队,反而屯兵直逼关中,司马颙深感恐惧,于是求和,却被司马越拒绝了。
公元306年,司马越的手下攻入长安,烧杀抢掠,长安城内被洗劫一空,死伤两万多人。同年九月,司马颖被俘,被司马越下令处死。
公元307年,司马衷突然暴毙而亡,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炽登基称帝,其余七王皆死于内乱之中,唯有东海王司马越辅助朝政,至此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然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然岌岌可危,塞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已经欣欣向荣。八王之乱已然耗尽了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丝力气,而关外的势力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西晋王朝迎来了至暗时刻。

03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导致的结果,西晋王朝名声凋敝,兵力残缺,不久之后,晋惠帝就暴毙而亡,司马炽登上帝位,史称晋怀帝。
公元304年,晋朝旧臣刘渊自立为王,称汉王,建立前赵。
《资治通鉴》: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馀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兴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
刘渊对于晋朝了如指掌,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在他的不断攻打下,晋军屡屡败退,前赵势力日益强盛,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刘渊去世了,其子刘聪继位。
刘聪命令石勒进攻洛阳,晋军毫无悬念,又是大败。城破之后,前赵军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被杀害者多达三万。
不久,前赵军攻入皇宫,太子司马诠和宗室子弟被诛杀,晋怀帝也被俘虏北去。晋怀帝被杀后,其侄子司马邺登基称帝,建都长安,史称晋愍帝,然而这并不能扭转晋朝的命运。
公元316年,刘聪再次进攻长安,晋军依然不敌,晋愍帝只好投降,被前赵军俘虏,至此西晋灭亡。

前赵的建立标志着五胡乱华的开始,至此中原大地开始了长达139年之久的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导致汉族几乎被屠尽,西晋皇族十室九空,死亡人数多达1000万。
前赵的野蛮征讨让晋朝官员和百姓不堪忍受,幸存下来的西晋宗室为了躲避战乱,携老扶幼,带着大批物资纷纷南逃,浩浩荡荡的队伍,吸引了无数百姓跟随,多达数万人。
这些南逃世族主要有林、陈、黄、郑等等八个姓氏,由于他们习惯峨冠博带的装束,所以史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为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时任都督扬州军士的司马睿,在王导家族的帮助下,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次年,闵帝遇害的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登上皇帝,称晋元帝,至此,晋王朝得以在南方苟延残喘地延续下来,史称为东晋。

然而,东晋乃门阀士族政治,本身实力并不强大,全凭着长江天险,才能偏安一隅。而南迁的北方士族与南方大族,常常因为权力,土地,资源等发生冲突,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固。
东晋建立时,彼时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虽然晋元帝有收复北方国土的心,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
东晋政权的建立是依赖于南北的士族,晋元帝虽有帝王之尊,却无帝王之权,更多的是奉司马家为正统,选出一个皇帝,那么司马睿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东晋的国主成为了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在各族的牵制之下,东晋政权逐渐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历代皇帝都希望可以收复北方国土。然而各士族对于北伐的态度不同,如今士族已安居江南一带,此地物产丰富,使得返回北方的意愿不高。
于是,历代皇帝只能派出一小队兵马,开始北伐,企图收复失地。当时,大将军桓温三次北伐胜利,在东晋名声大噪。虽然士族大家依旧受各方牵制,但是这个以军功起家的桓温,开始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

公元371年,桓温废晋废帝司马奕皇帝之位,改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与此同时,桓温要求加九锡之礼,取而代之的意图明显。
但是,在士族大臣的拖延下,桓温病死,东晋才得以保存。虽然桓温死了,但是桓温的儿子桓玄继承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当时东晋正在全力攻打孙恩叛乱,此时的桓玄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借机吞并了藩镇,占领了东晋大部分的国土,东晋失去了依靠,成为了空置的政权。
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讨伐桓玄,此时的桓玄集结兵马,攻入建康,将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诛杀。
公元404年,桓玄废晋安帝帝位,自立为皇,国号楚。桓玄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东晋,世家大族权力已经被削弱,桓氏一家独大,东晋轻而易举便被桓玄灭了。
然而,此时的桓玄已经是一个极其腐败的人了,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没有治国的才能。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诛杀,刘裕掌握了东晋政权。为了取消司马家族在晋国的统治权,刘裕认为,自己必须要获得更高的威望,于是继续北伐。
为了避免和司马家族一样,受到士族大家的牵制,刘裕在各个藩镇中均以皇子坐镇,从而减弱了士族的武装力量。
在一系列的军事布局完成后,刘裕认为,司马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帝位,自立为皇,建立南宋,至此东晋正式灭亡。
彼时,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崛起,相互战争不息。胡人前前后后建立了前赵、成汉、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等等乍兴乍亡的短命政权。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战争无休无止,暴君前赴后继,针对无辜百姓的大规模屠杀时有发生,同时给北方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而胡人入侵中原的根本原因,是人权得不到保障。
当时鲜卑、匈奴、氐、羯、羌等五胡带领族人内迁,与汉族杂居。可胡人因为地位低下,长期受到汉族官吏的欺压,既要缴纳高额赋税,还要服苦役,甚至被贩卖做店客或者是奴隶。
随着内迁胡人的日益增多,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到惠帝时期的关中要地以及泾渭二水流域,也出现了戎狄居半的情况,并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晋朝各军事集团大量以胡人为兵。司马腾征鲜卑人入伍,司马颖则使用匈奴部众作战,这无异于养虎为患,与虎谋皮。
胡人对汉人的积怨已久,苦大仇深的胡人犹如遍地干柴,一遇到星星之火几乎能够燎原,胡人的铁骑几乎踏遍了中原的每寸土地,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到了无辜的百姓身上。
他们不仅烧杀抢掠,还凌辱妇女,将汉族女子充作军粮,在他们眼里汉人女子就是“双脚羊”,在白天则随意地宰杀烹食,在晚间供士兵玩乐。
胡人在中原掠夺无数财宝,屠尽每一座城池,俘获了数万名女子,在征战途中,他们将这些女子随意分食,最后只剩下几千名女子,吃不完的就将她们赶入水中淹死。
在胡人的杀戮与统治下,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北方人口急剧下降,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少数民族南下一直持续到公元439年,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才终告结束。
至此,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04
最后
回望这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曹魏代汉,到三国归晋,再到桓楚代晋,历史总是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三个王朝都是得位不正,结局也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当初司马懿屠杀曹爽三族,作为谋士的桓范没有幸免于难。而他的子孙后裔,桓温与桓玄成为了推翻司马王朝的人。
不得不说,一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此之后,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别的宗室旁支生怕被牵连,纷纷异姓而冠,司马家族如昙花一现般,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晋灭亡三百多年后,隋唐再次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世王朝更深层次地汲取前代王朝失败的教训,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善待百姓。
隋唐创立了科举制,给庶民百姓打通了一条上升通道,逐渐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畸形社会形态,更多出身寒门的子弟出将入相。
封建王朝至此终于迎来了大一统时代,经济文明也走向了另一个鼎盛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