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革命前,怎么给枪刻膛线?19世纪中期枪膛内的来复线(膛线)是用“单点钩切法”制作出来的。“单点钩切法”在16世纪就已被发明,是最早期的膛线生产方法。这种膛线...
工业革命前,怎么给枪刻膛线?
19世纪中期枪膛内的来复线(膛线)是用“单点钩切法”制作出来的。“单点钩切法”在16世纪就已被发明,是最早期的膛线生产方法。这种膛线制法是使用一个钩状削刀,在枪管内边转边切、慢慢地一条条削出膛线,这种方法费工费时,当19世纪末其他膛线制法出现后,它就不再被用来进行大量生产。不过由于用这种方式生产出的膛线准确度最高,现今最高级的竞赛用枪管仍用此方法制造。 具体方法: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工业革命前,怎么给枪刻膛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521 条回答。
方法有很多。

以新四军为例,在抗战期间新四军小型兵工厂,也是要制造步枪的。
当时步枪最难制造的,就是枪管。
因为枪管里面需要有膛线,不能制造成滑膛枪,不然精度和射程都无法保证。
新四军小型兵工厂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两层枪管。
第一层枪管很薄,直接用手工雕刻膛线,随后套上第二层枪管,就成为一根有膛线的枪管。
为什么要分为两层?主要是直接雕刻比较厚的枪管,难度太大。
不过,在抗战后期,新四军就发明了土造车床,可以直接钻出枪管的膛线。不过,这又对开车床的工人要求很高,稍微有些偏差就会导致膛线加工失败。

在工业革命前,早在15世纪就有线膛枪了。
不过,当时的线膛枪都是手工制造,是工匠一点点雕刻出来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报废率很高,制造10次能够1次成功就很了不起。
最原始的方法是,找一块铁板进行雕刻膛线,随后工匠将铁板进行打造成枪管。
就是因为加工技术太差,线膛枪一直不能够普及。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主要还是使用滑膛枪,射程有限,精度不高。
不过,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线膛枪。
当时制造工艺已经有所进步,采用类似于新四军小型兵工厂那样技术制造。

方法大概是这样,首先是用金属板打造出一根金属管,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使用镗床进行加工,制造出枪膛。这个镗床用于钻孔,类似于今天的电钻,不过是手摇的。
一个工人摇动机器,另一个工人操纵方向负责钻孔。自然,这种钻孔的报废率也很高,但毕竟效率很高;

第三步就是制造膛线,流程同第二步差不多,但是通过车床带动的刀具,在枪管上雕刻出膛线。
不过最初每次只能雕刻出一道膛线,而枪需要多条膛线,要反复雕刻多次,费时费力,还不能出错。
这套设备用了很久,改进主要是第一采用了动力,早期是水力,后来是蒸汽动力,然后一步步演变。第二是最初只能一次刻一条膛线,后来可以一次刻多条膛线。

总之,直到工业革命以后,这种手工制造方法还是用了很多年,新四军一直用到解放战争期间。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八路军和新四军制造步枪数量都有限了吧?因为光是枪管就不容易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