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古代巫蛊之术是真的吗

    栏目: 知识 日期:2023-05-09 22:00:22 浏览量(来源:小湛

    [摘要]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巫蛊之术,自上古以来就是邪恶之术。在上古时期,巫术是成为人类统治阶级的必需品,而巫师,就曾经是最高的统治阶级...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巫蛊之术,自上古以来就是邪恶之术。在上古时期,巫术是成为人类统治阶级的必需品,而巫师,就曾经是最高的统治阶级。如今在一些神怪小说之中,经常能看到巫师称霸上古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并非是完全的架空,与我国古代的原始社会有一定的历史反映。对于“巫蛊之术”何止是禁止,一旦发现,动辄就要牵连成千上百人。

    黄帝时期,有一官职名为“祝由”,祝由,就是上古时期最早的官方巫师职业。因为生产力的提高,例如黄帝这样的部落首领已经萌生了到了“人定胜天”的自强萌芽,于是靠玄学吃饭的巫师只能退为人臣,但即便是在黄帝时期,祝由的地位也是不低的。

    “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以菅为席,以刍为狗,这定义了当时巫师的地位和神圣。但祝由却是代表着好的巫师,他们成就了中国传统“巫医”文化的鼻祖。例如北面而咒,十言即愈,这十言即愈是什么意思?

    就是巫师念十句咒语,这个人的病就会好。因为我国自古以来没有传统的,以“神”为最高信仰的宗教,所以巫师,是我国古代迷信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但说了这么多巫师好的方面,为什么还会有巫蛊之术,而且还被后来的皇朝严令禁止呢?俗话说有黑就有白,有正必有反。有代表着治愈、祝福的白巫术,那么自然也存在着伤人于无形,诅咒的黑巫术。大家都是靠迷信和玄学吃饭的,不可能只有好的没有坏的。有人用巫术救人,就会有人以巫术伤人。而说到上古传承以来的“黑巫术”,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分支,就是巫蛊之术。在《山海经》里,巫术还有这样的描述: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这便是反映巫术偏暗黑化的一方面。而巫蛊之术就是从这种逐渐倒向邪恶的动机中渐渐变化出来。和白巫术以祝福、祈祷等主观臆想的救治行为不同,巫蛊之术是真的会借助实物,对被害者造成肉体上的真实伤害。比起巫术有可能会动摇王朝根基的风险,很显然害人性命更为可怕。巫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蛊。所谓蛊,就是毒物,古代有五毒,讲的便是动物。害虫、毒虫即便在现代社会都数不胜数,在古代原始环境尚且高度保留的情况下,寻找毒物、制造毒物自然是更加简单。巫蛊之术的巫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蛊

    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钟其弊,累世相传不绝。

    养蛊非常有讲究,大到毒蛇,小到虱子这么小的毒虫,都把它们放到一个容器中自相残杀。只剩下蛇就叫蛇蛊,只剩下虱子大的虫子就叫虱蛊,为啥要养蛊?因为最后一只蛊物能活下来,说明它的毒性最强,它也最难杀。然后巫师就会把蛊虫想办法放到人体之中,这玩意以前还有点掩饰,说什么叫施法诅咒。其实就是让受害者喝水或者吞食下蛊虫,但是并不杀死它,因为巫师会有相应的解药,例如我国古代的苗族巫蛊最为著名,包括东南亚一带,湿热的热带气候让毒蛊虫拥有很好的研究环境。

    一旦被蛊虫附身,必然是生不如死。但巫师会告诉这是诅咒,而不是什么吃了难以杀死的虫子。

    所以历朝历代,不管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朝廷都禁止巫蛊的存在,并不是说不允许那么简单,只要被发现,就是死刑。因为巫蛊之术太过恶毒,而且存在于无形。巫蛊是一种用来加害仇敌的巫术,起源非常古老。“巫蛊”二字的确切解释,缺乏十分准确的说法。《说文》里说“蛊”是人肚子里的寄生虫,《诸病源候论·蛊毒候》里说:“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但看历史里对巫蛊事件的记载,大多没有用到蛊虫。也有人认为《易经》里的“蛊”卦,就是出自巫蛊的蛊,当然更是没有根据的猜度。

    巫蛊之术属于巫术中的黑巫术,蛊是养在器皿中的毒虫,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的毒素去害人。诅咒、偶人厌胜和毒蛊都是巫蛊之术的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将多种毒虫,如毒蛇、蜈蚣、蛤蟆等,一起放在瓮缸中饲养,让其自相残杀后剩下一只,其形态颜色都已变化,形似蚕状,皮肤金黄,这种蛊叫金蚕。

    汉武帝时,皇宫中有人行巫蛊之术,汉武帝命人追查,此事牵连者达数十万人,连卫皇后和太子也幸免于难,汉武帝晚年曾深为自责,后人称此为巫蛊之祸。巫蛊之术害人害己,这种害人的方法太过于歹毒,所以这种旁门左道的东西还是不要来祸害人间了,巫蛊之术从秦代就有了,而且汉代和唐代的法律都是命令禁止巫蛊之术,一旦发现,不是处死就是流放,非常严格。

    此外,虽说隋文帝杨坚一直以朴素著称,但他的大舅哥独孤陀混到连酒钱都没人给的份上,也实在有点过分了。而且从买酒不成,转变成改偷大户而且还不惜害人,这个弯转的也实在有点急。也就是说关键人物独孤陀的供述存在很大疑点,或者是审理案件之人记录有问题。总之,独孤陀案是不是有人策划,故意拿猫鬼来说事儿还真不好说。不管怎么说,猫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惨当背锅侠。

    例如唐代的律法:“造畜蛊毒及教令者,绞。”唐代对巫蛊之术的容忍程度更低。在汉代,巫蛊之术其实在皇家内部还是拥有,属于自黄帝以来传承的“祝由”类,这被国家看作打击敌人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时代进步,唐宋时期人文大发展,思想哲学大发展,巫术被高层知识分子逐渐看破本质,先不说玄不玄,弄虫子这一点就很让人恶心。

    站在蛊虫的角度来讲,这才是自古以来巫蛊之术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分支。因为养蛊,可以说是不科学的巫术体系中,最为科学的方法,比起诅咒做法,很显然作为实用性的养蛊在巫蛊的发展岁月中占据绝对作用。

    那么除了蛊虫以外,巫蛊之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答案是有的,在封建迷信思想极其厚重的年代里,巫蛊之术的“诅咒”其实要比蛊虫更让人惊怕,因为诅咒就是靠心理作用压溃他人,危害和蛊虫不相上下。当然,不同的是随着时代进步,有些开明的君主不相信诅咒的玄秘,不信者自然毫发无损。我国古代历史,第一起巫蛊大案,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汉世巫蛊之祸,虽起于江充,然事会之来,盖有不可晓者。”

    汉武帝很显然是一个典型处在“迷信”阶段的明君。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汉武帝此人倒不是昏庸,而是处在一个巫术仍然极其神秘让人心生畏惧的时代。晚年的汉武帝身体变弱多病,距离求长生的秦始皇也才两百年不到,汉武帝自然觉得自己功比嬴政,也该是长生之人。于是便被江充所利用,制造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太子刘据都因此而死。汉武帝晚年身体羸弱,精神恍惚。作为一个曾经颇有作为的国家领袖,他必然有很多敌人让他忌惮。

    晚年时期,因为精神恍惚,他一直觉得有人在暗中诅咒他害他。自春秋以来,很多君主都颇信“巫蛊之术”,汉武帝觉得自己久病不愈,一定是有人在暗中害他,所以对于巫蛊一类的事情十分敏感,一旦发现便会严加惩罚。而这让那些朝堂当中的小人钻了空子,他们借机大做文章,陷害朝堂当中的正直良臣。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叫江充,他仗着皇帝的喜爱,整日里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即使有人报官告他,也根本没有官员敢去管,对此太子刘据颇为不满,曾多次警告他。看着汉武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江充害怕太子上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向汉武帝进言,说是有人诅咒他。汉武帝听过之后颇为愤怒,于是便派江充前去调查,他带着人立刻冲进了太子的宫中,拿着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说是太子在诅咒皇帝。

    太子一开始准备立刻面见皇帝,但身边人劝诫他说,汉武帝一直就对巫蛊之术颇为忌讳,此时上前无异于火上浇油,他们劝太子应该捉拿这些前来调查的人,江充等人被杀,但还有一个官员逃脱,他逃出去之后向汉武帝诬告太子谋反,盛怒之下,汉武帝派人捉拿太子。太子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于是便找到了母后卫子夫说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卫子夫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打开了未央宫的武器库,想要组建对抗皇帝的部队,一时之间整个皇宫一片混乱,最终太子兵败,卫子夫上吊自尽。这场政治动乱让汉武帝失去了皇后和儿子,让整个大汉王朝失去了最佳的继承者。也让整个大汉陷入“巫蛊之术”的恐惧当中,在当时人人自危,整个朝堂当中无人敢做正直之士,无人敢发正直之言。

    这场巫蛊之术导致4万人丧命,自此以后,政府公开禁止这一巫术的流传,但这并没能阻止整个大汉王朝的衰落。这并不是第一起“巫蛊之祸”,在此之后的隋朝也曾发生过多起巫蛊案件,隋朝对于“巫蛊之术”也是明令禁止的,此后的唐、明、清也都有专门限制巫蛊之术的例文。可见自汉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都领略到了“巫蛊之术”对于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这里所说的“巫蛊”是什么?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其实主要方式不是蛊虫。而是“木偶人诅咒”。例如公孙贺被举报的理由是,在汉武帝经过的御道中埋下了木偶人,以此来诅咒汉武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当时的丞相公孙贺就死去了,可见了这种虚幻的理由和方式对统治者而言是多么敏感。

    而后还有太子刘据被影响,江充就以这个理由继续大肆破坏,而汉武帝还不得不信,最后导致堂堂太子与皇后,最后被一个懂得巫蛊之术的奸臣江充所害死,让人唏嘘不已。巫蛊之术的诅咒十分唬人,先是获得被诅咒者的生辰八字,最好还能获得被诅咒者的精血。其实这种诅咒之术有没有用?自然是拼运气的,其实巫蛊诅咒之术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这个事情说给别人听。例如汉武帝,如果当时江充不与他讲,他压根也不会把身体差联系到这个方面去。所以诅咒的真正杀伤力在于告知,在心理上击败对手,让被诅咒者心理崩溃,这才是诅咒的本质。在实质上,诅咒其实根本没有蛊虫好用,蛊虫是实打实的物理伤害,但是诅咒之术要是有人不信,那就立马不灵了。

    但不管怎么说,巫蛊之术都具有让人畏惧的神秘色彩。我国古代其实是到了宋代,才正式开始社会性地反对巫蛊之术在民间的传播,而之前的朝代的宗旨是,这种神秘力量只能皇家拥有,民间不得拥有,而宋代则是皇家也不信这东西了,毕竟北宋、南宋能够诞生理学这样的新思想社会,对这种落后的,连形而上学都不算的迷信恐惧是很鄙夷的。巫蛊之术”是利用“巫蛊”的行为,以达到给人以伤害的一种法术。“巫蛊之术”在古代是明令禁止的,一旦发现有人使用,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现在都知道,所谓的“巫蛊之术”,其实不起任何作用的。古人虽然认识有限,但我们也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实际上,古人对“鬼神之说”,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其实也是有怀疑的,并不真的就那么相信。战国时期的屈原,写过一篇《天问》,在里面就表达了自己的怀疑和追问。孔子也提出,不讨论“怪力乱神”的事情。这种不讨论,其实也是对“怪力乱神”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再说了,“巫蛊之术”是不是真的能起作用,其实是可以验证的。当通过验证发现并不起作用的时候,渐渐地人们也就不会相信了。

      可是为什么,古人对“巫蛊之术”却那么重视,一旦发现,便要进行那么严厉的打击呢?


      “巫蛊之术”本来是不起作用的。但是,由于古人的认识有限,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巫蛊之术”会产生强大的心理暗示力量。

      比如一个人生病了,古代医疗技术有限,也搞不清楚病因。突然被暴是受到“巫蛊”的诅咒,这样一来,那生病的人心理一定会受到强力打击,无助的他一定会相信。

      当年江充告诉汉武帝,太子刘据在利用“巫蛊之术”诅咒他。当时汉武帝本身就在重病期间,迟迟不见好转,因此他就相信了江充的话。而当后来,汉武帝因“巫蛊事件”残杀了数万人后,他的心理也就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而心情一好,他的病也就很快痊愈了。

      所以说,“巫蛊之术”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作用,却能够带来间接的作用。


      前面我们也说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为什么不讲鬼神之事,除了因为他对鬼神之事表示怀疑外,更多的还是从价值观去考虑的。

      古代正统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应该做一个“君子”。“君子”是堂堂正正的,是行得正坐得端的,是光明正大的,是谦逊仁爱的。与“君子”的概念相反的,就是“小人”。“小人”是偷偷摸摸的,是背地里搞阴谋诡计的,是下作害人的,是以非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

      而“巫蛊之术”,就是以阴谋手段害人。最关键的是,它还是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害人,对人的伤害非常大。显然,这是一种违背古代正统价值观的做法,因此古人才会坚决反对。


      古代的统治者,是不允许普通老百姓有政治诉求的。你可以当官,你当官的目的,是要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你关爱老百姓,也是代皇帝关爱。是把皇帝的浩荡皇恩,播撒给老百姓。

      但如果你想要争取政治权利,那是绝对不允许的。皇帝会把你这种争取,判定为“谋大逆”,给予满门抄斩的惩罚。

      而古代的很多行“巫蛊之术”的做法,很多其实就是一种政治诉求。

      比如陈阿娇曾经对卫子夫行“巫蛊之术”,就是要打消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让自己重新获得在后宫的地位。汉武帝怀疑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也是怀疑刘据会取代他的皇位。康熙的皇长子胤禔对太子胤礽行“巫蛊之术”,也是想通过这种手段,取代胤礽的太子之位。

      历史上所记载下来的那些行“巫蛊之术”的行为,没有一件与政治诉求没有关系。既然都与政治诉求有关,所以当然要严厉处置了。统治者严厉打击行“巫蛊之术”的行为,其实并非他认为“巫蛊之术”有多厉害,而是以这个为借口,达到其政治目的。

      

    汉武帝搞出来的“巫蛊之祸”,残杀了数万人。这其实正是汉武帝的一种政治目的,他要借这件事,严厉打击那些功臣们。通过打击功臣,削夺功臣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确保汉家江山的稳固。唐玄宗的结发妻子王有容帮助唐玄宗登上皇位,但是唐玄宗一方面要打击王家外戚,另一方面又喜新厌旧,因此便借口王有容行“巫蛊之术”,废了王有容的皇后之位。

      由此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巫蛊之术”反应那么灵敏,既有“害怕”的原因,同时也有“故意”的原因。

    可是反对不代表消失。一直到清代,都还有人利用巫蛊之术来害人。例如康熙的九子夺嫡,太子胤礽就被兄弟用这招诅咒过,这件事让康熙大为火光,视为兄弟自相残杀。

    不得不说的是,作为我国最神秘也最令人好奇的一个文化板块,在过去的时代里,可远远没有如今看到的如此轻松诙谐。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巫蛊之术属于巫术中的黑巫术,蛊是养在器皿中的毒虫,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的毒素去害人。诅咒、偶人厌胜和毒蛊都是巫蛊之术的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将多种毒虫,如毒蛇、蜈蚣、蛤蟆等,一起放在瓮缸中饲养,让其自相残杀后剩下一只,其形态颜色都已变化,形似蚕状,皮肤金黄,这种蛊叫金蚕。

    也有说把十二种毒虫放在瓮缸中,埋在十字路口四十九日,再将其取出放在香炉中,早晚用清茶和香供奉,这样得到的金蚕是无形的,散布于香灰之中。放蛊时,将金蚕的粪便或香灰放在食物中让人食用。

    苗人的养蛊、放蛊历史很少悠久,据《乾州厅志》记载,苗妇能用巫蛊来杀人,也被称为“放草鬼”。毒蛊放在外,则能食人五体,放于内则能食人五脏。被放之人往往是痛楚难堪,或神形萧索,或气胀于胸膛。

    苗人的蛊术只是女子相传,传授的仪式与咒语,不得而知。蛊妇设有益坛,或在家中隐蔽处,或在山洞中。相传一蛊妇在家烧温水为蛊偶沐浴,不小心被儿子看见。次日,蛊妇上山干活,儿子在家因好奇偷偷学她。

    由于其用的是沸水,导致蛊偶被烫死。其中有一偶是蛊妇自己,她在山上已有感觉,赶紧返回家换衣后便气绝身亡。

    蛊妇如果自己不放蛊,则要脸色变黄而生病。放蛊中一人,蛊妇自己可保无病三年;放中一牛,可保一年;放中一树,可保三个月。猪也可以放,但狗不能放。因此蛊妇害怕狗,通常不吃狗肉。

    中蛊者的病象,脸变成黄色,想吃又吃不下,有腹胀感,就医也可痊愈。凤凰县曾发生一起蛊毒案,有一苗人,两个儿子相继死亡,疑为同寨蛊妇所为。便告发到官府,最终在其家中搜出装有蛊物的瓦罐,蛊妇被枪毙。

    情蛊是巫蛊术最毒的蛊,制蛊方法是将不同类的毒虫放进封闭的器皿里任其互噬,毒虫有爬虫类和飞虫类,最终活下一的那只毒虫集百毒与一身。每次养出的毒蛊形态与其所选的品种有很大关系,功能也不相同。

    比如肿蛊就是取蛊虫粪便制成飞沫渗入人体,中蛊者浑身肿胀,痛痒难忍。而蛇蛊则是将其卵藏于食物内,误食后入体成蛇形,上下窜动撕咬。还有癫蛊是取蛊虫身上的菌附着于人体后,使人笑骂无常,丧失理智。

    金蚕蛊是蛊之至尊,也是所有蛊妇的终极目标,能使寄主暴富,害人时也是最毒辣,能使人中毒,胸腹绞痛,七日流血而死。情蛊是最难制成的,十年才能得一情蛊,此蛊可下在饭菜中,也可下在服饰上。

    古代苗人女孩都以情蛊下在自已的情郎身上,也可以请巫师做法将蛊制作于符上,女了配带此符时只需许愿,便可以使心上人永远死心踏地爱着相爱一生。

    古代的巫蛊之术可谓是多种多样,巫蛊在西汉极为盛行,当时人们普遍相信,使用巫术咒语或用木偶埋于地下可以害人。征和二年,公孙贺父子被人告发使用巫蛊来诅咒汉武帝,武帝便处死了一干人等。

    后又命江充彻查巫蛊案,江充借机陷害与他有过节的太子刘据,最终导致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清醒过来的汉武帝将江充夷三族,此次巫蛊事件无辜受牵连的人多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使西汉由盛转衰,刘氏继承人遭到大量屠杀,给汉武帝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巫蛊之术在古代宫廷很少流行,后宫嫔妃用扎小人的方法,来诅咒对方,以实现争宠的目的,这也是巫蛊的一种。

    历朝历代对巫术和巫蛊都是严令禁止使用的,汉代就有“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的律法规定,后来规定如果蛊妇饲养的蛊虫致人死亡,则要对其处以极刑,且家人要遭流放之刑。唐代也是有明文规定的。

    凡饲养蛊未成形者要被流放,成形者要被杀头。之后的各朝都将使用蛊术害人的行为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均要被处以极刑。在民间,巫术则是屡禁不止,老百姓在生病吃药无效时,会去请巫师作法除病。

    旧社会中这样的现象非常多,但巫术本身就是一种愚昧百姓的手段。民国期间,湘西的一位官员,他得了一种腹胀的怪病,吃药无效的情况下,他请了一位苗人蛊妇来为他作法除病,但也都没有什么效果。

    最后蛊妇被严刑拷打,差点丧命。后来经别人介绍,一位高明的医师将其病治好,那位蛊妇才捡回一条命。巫蛊之术,从古至今都是严令禁止的,历朝历代都有律法规定,但民间的一些偏远地方仍有陋习。

    为何要明令禁止巫蛊之术?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害人的封建迷信活动,往往是一些用心险恶的小人用来坑害他人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明显的犯罪行为。因此,从古至今,巫蛊之术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