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东营人均gdp为什么高(东营人均gdp为什么这么高)

    栏目: dj舞曲 日期:2023-02-12 00:09:35 浏览量(来源:小史

    [摘要]东营人均gdp为什么高(东营人均gdp为什么这么高),关于《东营人均gdp为什么高(东营人均gdp为什么这么高)》的内容介绍。胜利油田成就东营,还是东营成就了胜利油田? 应该是先有了油田,才能带动力地方经济。 确实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

    东营人均gdp为什么高(东营人均gdp为什么这么高),关于《东营人均gdp为什么高(东营人均gdp为什么这么高)》的内容介绍。

    东营人均gdp为什么高(东营人均gdp为什么这么高)

    胜利油田成就东营,还是东营成就了胜利油田? 应该是先有了油田,才能带动力地方经济。 确实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市!可是就是东营市把胜利油田祸祸成皮包骨头了![捂脸][捂...

    胜利油田成就东营,还是东营成就了胜利油田?

    应该是先有了油田,才能带动力地方经济。

    确实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市!可是就是东营市把胜利油田祸祸成皮包骨头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我在黄河入海口当过知青,知青农场的周围就是胜利油田的采油厂和井下作业队。胜利油田那时候称为“九二三厂”,我父亲的战友也有在油田任职的。

    在胜利油田开发时,东营只是个小村子。随着油田的开发,东营成了山东的地级市。谁成就了谁?同样的问题还有,是大庆油田成就了大庆还是大庆成就了大庆油田?是宝安县成就了深圳特区还是深圳特区成就了宝安?凡是有脑子的都会有选择。

    自然是油田的开发成就了一个城市。离开资源,这里是黄河淤积的土地,盐碱滩涂,庄稼产量低。

    资源型城市,你说谁成就了谁?具体参考玉门。

    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但也落败了东营。

    还记得前些年遇到一个朋友,当她介绍来自山东东营的时候,我一脸蒙圈,不知道东营在哪里。但当她说到胜利油田就在东营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胜利油田所在地啊!

    至于到底是胜利油田成就东营?还是东营生成就胜利油田?

    东营虽小,GDP却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我国大陆地区的293个地级市之一的东营,在2018年《中国大陆GDP百强城市排行榜中》以GDP重量4507亿元,人均GDP约为20.8万元力压深圳的GDP重量24221亿元,人均GDP18.6万元名列第一。

    当然,东营的人均GDP最高,得益于常驻人口只有217万,远远小于深圳的1302万常驻人口。

    但一个小小的地级市,人均GDP居然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特大型城市,胜利油田及其相关的配套产业收入,贡献的力量不可谓不大。

    东营的成就,胜利油田功不可没

    但是,如果不是胜利油田,东营又怎能做出如此惊人的成就?

    从1961年4月,石油工人在东营打出第一口工业油流井,胜利油田进入规模性开发,到如今成长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中国第二大油田。到现在胜利油田已经累计生产原油将近12.6亿吨,上缴利税近9000亿元。

    从2017年开始,胜利油田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2300万吨左右,胜利油田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给东营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也为东营人民提供了稳定的,数量巨大的工作岗位。

    从1961年4月的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到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车牌号升格为鲁E,在山东省的地位逐步上升,重要性逐渐增大。

    这都是石油资源给东营带来的好处,让东营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从一个小农村发展成地级市。

    同时,也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各种类型资源。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在东营建立的分校区。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才能保证后续发展

    胜利油田,带动了东营的发展。东营也以胜利油田为核心,建立了以石油勘探、开采、炼制加工以及科研等产科研一体的石油工业体系。

    如今的东营,石油工业的印记随处可见。但自然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不及时进行转型,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没落、人口减少,最终将变成一座空城。

    所以近几年,东营也在尝试转型,减少对石油工业的依赖,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城市的支柱产业也从原来单一的石化产业,扩展到了石 化、橡胶、石油装备、有铯金属、新材料五种支柱型产业 。其中石油装备制造业占据山东省的80%,全国的30%,主营收入超过200亿元。

    航空航天产业,在东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商飞试飞基地就在东营,国产大飞机C919的试飞工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空中客车的中国再交付中心也将落户东营。

    结束语

    东营的兴起,是由于地下蕴藏的石油资源。

    胜利油田的建设,为初期东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凝聚力量,对东营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资源总有枯竭的那天,可以为城市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而人的创造性则是无穷无尽,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与财富。

    期待东营有更好的发展,同样期待全国的其他资源型城市在后资源时代,在资源枯竭之前能够更好地转型,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当然是胜利油田成就了东营了。

    谁都不是谁的谁

    这个很简单的问题,油田是种子,东营是土地,油田是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

    山东具有哪些优势,为什么山东的GDP那么高?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山东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偏北的沿海,常住人口位列全国第二,人口数量超过1亿,同时山东还是我国的海洋大海、经济大省、农业大省。2019年,山东省GDP为7106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省的GDP为什么会这么高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山东人口规模大

    根据人口数量统计,2019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达到了10070万,超过了1亿人,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的常住人口规模。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有足够多的人口,当地的市场发展就具有了强大的推动力,不仅有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还有人口规模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山东巨大的人口规模,能够有效带动整个消费市场、制造业,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山东制造业发达

    山东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且国有企业以重工业为主,山东有众多的优良深水港,在装备制造业、海洋经济、石油、化工等产业上非常发达。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而上下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都在核心企业周边建立生产企业,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业发达

    山东是我国的农业第一大省,我国很多的蔬菜都是出自山东,通过农业衍生出农业的上下游行业,还带动了山东的物流行业发展。山东的工业也非常发达,工业和农业协同发展,使得山东的经济发展比较平衡,经济结构也比较合理。

    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后才能真正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而山东正是结合了发达的工业、强大的农业、优良的地理环境等优势,才使得山东的GDP能够如此之高。

    东营市人均gdp最高的一年

    东营代表着山东人均GDP的最高水平,2021年,东营人均GDP达到15.69万元,高于省会城市济南和同省的明星城市青岛,排在全省第一

    山东最富裕的3座城市,不是济南也不是烟台,哪三座城市?

    如今城市的发展和对比,不仅仅只是比较几座城市的GDP总量,而是更全面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中经济基本上是占据了一个大头,尤其是人均GDP上面的对比,更是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几座城市之间的居民生活水平条件差距,而人均相对来说比总量更加能够体现城市的“富裕”程度。

    山东是国内经济发展排名前列的省份,而且山东也是和江苏一样,是目前国内比较少见的能够让省内城市都比较均衡发展的一个省份。那么在山东省内富裕程度排名前3名的都有哪些城市呢?和笔者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座城市是东营。说起来东营还仅仅是一座4线城市,但是其人均GDP却远远超过了青岛以及济南这2座经济强市。目前的东营人均GDP约为19.3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耀眼的数字了。不过客观来说,东营是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市,现如今慢慢的也将陷入转型困难的境地,希望未来的东营能够有所突破。

    第二座城市是青岛。青岛作为国际性的旅游名城,本身在省内其综合实力就稳稳的占据第一位。而青岛的GDP总量自然也雄踞榜首,而且还是山东省唯一一座GDP过万亿的城市。青岛如今的人均GDP在13万左右,这样的数字听起来好像比东营少很多,但是13万在国内已经是处于上游的状态了,非常不错了。

    排名第3的城市依旧不是济南或者烟台,而是威海。这一点还是比较让人意外的,因为不管是从知名度而言还是从城市总体经济来看,威海在省内基本上只是一座中游城市。笔者也观察了一下,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常住人口威海比较少的缘故,这样一来,人均GDP就要高不少了。目前威海的人均GDP和青岛持平也是13万左右。

    这样3座城市,就是如今山东最“富裕”的3座城市啦!对于这个结果,你认为有没有偏差呢?欢迎留言讨论!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铯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铯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猜你喜欢

    上一页12下一页